读知识>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hén

【音】 今亦音Shèn(91)。【源】春秋时郑大夫裨谌之后,以名为氏,见《姓考》(17,62)。亦见《姓苑》(7,9,12,15,27)。【变】一作堪(17)。【望】南昌(17,418),豫章(12,60)。【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7%。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2省谌姓约占全国汉族谌姓人口70%。【人】谌仲,汉时南昌人,荆州刺史(15,1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江西之高安,福建之清流,广西之灌阳,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汉族、仡佬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均予收载,初见于 《姓苑》。郑樵注云:“陶侃母,谌氏。今南昌多此姓,望出豫章。” 《姓氏考略》 引张澍语云: “今 《晋书》作 ‘侃母湛氏’,系讹字。” 《中国姓氏大全》 注: “武汉有谌家山,或以地名为姓。”

一音shěn。

东汉有谌仲; 三国时吴有谌礼,南昌人,昌书仓部郎中; 宋代有谌重,荆州刺史 (按: 此依 《续通志》;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以之为汉代人,《中国姓氏大全》 以谌重、谌仲为一人); 明代有谌贱生,四川按察佥事; 清代有谌绍洪,康熙甲辰进士。

猜你喜欢

  • 读音:Zhǐ《姓氏词典》引 《姓谱》收载,未详其源。(按:“枳”似桔而实小,苦涩难食,可入药。《晏子春秋》:“桔生淮南则为桔; 生於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疑即指此物以为氏。)

  • 读音:yǐ【源】 ①春秋时楚左史倚相之后,以名为氏,见《姓苑》(7,9,12,17,60)。②古帝倚之后(60)。【望】 楚郡(17,60,418)。【布】 清时陕西西安府(21),今四川安县(322

  • 恒滾

    读音:Hénggǔn【综】 景颇族姓。属浪速支系,居云南潞西三台山,汉姓为金(168)。

  • 读音:Nǐ/Nii【源】 见《直音》(15,63)。

  • 子干

    读音:zǐ gān【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公族之后有子干氏(17,60)。②系自��姓。春秋时楚公子比,字子干,曾奔晋,复归楚,自立,弃疾胁之,自杀,后世必有以字为氏者

  • 成湯

    读音:Chéngtāng【源】 见《姓苑》(15,63)。

  • 读音:Tú屠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地名为姓氏。据说上古时,黄帝与炎帝两部族联合讨伐蚩尤,将其部族人愿意归顺者,迁到邹、屠两地(均在今山东境内)定居,形成邹、屠二姓。二是以官名为姓。春秋

  • 古孫

    读音:Gǔsūn【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大夫王孙贾之后为贾(音古)孙氏,后随音改为古孙氏,见《姓苑》(60)、《元和姓纂》(6,7,12,21)。历史上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 石敦

    读音:Shídūn【源】 金时女真人姓(71)。【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舒尔都(24、63)。【望】 金源(71)。【人】 石敦寺家奴,金时侍正,见《金史·完颜匡传》(71)。

  • 可达

    读音:kě dá世为武川人,随魏南徙。(见《姓苑》)可达氏,代北武川人,随魏南徙。(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