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án

谈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周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谈。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周有大夫籍谈,其后亦有谈氏。三是源于己姓。相传少吴的后裔被封于郯,建立郯国,后被越国灭亡,其后代遂以郯为姓,上古“”“”通用,因此即有谈姓。

谈氏起源于今河南。秦汉时期,部分谈氏北迁到今河北,后来谈氏在广平形成大族,另有部分谈氏西迁至河南灵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谈氏有南迁至今安徽、江苏、浙江等地者。唐末五代,谈氏繁衍中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散布于今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地。宋元时期,谈氏入迁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如今,谈氏以江苏最多。

谈姓历史人物有谈迁,明清之际人,清朝建立后,隐居山林,熟悉历代典故,长于论议古今治乱。有《国榷》《枣林集》《北游录》《西游录》《枣林杂俎》《枣林外索》《海昌外志》等书。谈寿龄,清末人。倡导实业救国,嘱子孙学习实业,反对后人科举进入仕途。曾捐资创办“谈氏东文学馆”,专程赴沪诚聘日籍教员教授日文和新学。学馆的学员除招收谈氏子弟外,兼收外姓青年,培养了一批实业人才。

谈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一十七位。


殷帝乙长子微子启,周武王封之于宋,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为楚灭,子孙以国为氏。(见《姓苑》)

▲<宋>谈英,曲阳人。<元>谈文理,诗人。<明>谈一凤,无锡人,应山知县。

猜你喜欢

  • 烏洛蘭

    读音:Wūluòlán《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元和姓纂》 注云: “此姓后改为阑氏。”

  • 蘇達蘇

    读音:Sūdásū【综】 伊鲁布哈,苏达苏氏,元时蒙古人,图布特穆尔之子(24,57)。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本为部落名,以部为氏。《元史·列传》有伊噜布哈,即姓苏达苏氏,

  • 紇干

    读音:Hégān【源】 ①纥干,山名,位于唐时云中县(即今山西大同东)。疑纥干本居此山,后因山名为氏,犹綦连氏之以祁连山得姓也(70)。②北魏赐大司空田宏固为纥干氏(17)。【变】 ①北魏孝文帝时改纥

  • 读音:Xùn/Shyun Syun【源】 楚公族之后有氏(19,21)。

  • 謨克托喜

    读音:Mòkètuōxǐ【源】 清时居于黑龙江下流的奇勒尔人姓。部分奇勒尔人后融于赫哲族中(429)。

  • 介刷

    读音:Jièshuā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墨勒哲哷

    读音:Mòlèzhéliè【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松花江(23,63,180,260)。 【变】 ①后改为葛、孟氏(180)。②一作〔墨尔哲勒〕(259,260)。③清正白旗满洲马甲满升之妻为墨勒哲

  • 沐簡

    读音:Mùjiǎn【源】 见《姓苑》(11,15,21,63)。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引《广韵》云: “汉复姓有沐简氏。” 《姓氏考略》亦载,其注“沐蘭(兰)”云: “一作 ‘沐简’

  • 多羅科

    读音:Duōluókē【源】 清蒙古八旗姓(23,63)。【人】 多罗科苏班岱,清镶黄旗人,世居义州,顺治初授三等男(23)。清代满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初,满八旗之镶黄旗人苏斑岱,即

  • 阿日根扎

    读音:A-fúgānrìgēnzhā/Argamja【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巴林右旗东部有此姓(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