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ǐng

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邴豫的封地在邴,其后用祖先封地“”为姓,后有省文去掉邑字旁的,以“”为姓。二是以地名为姓,邴是春秋时祭祀泰山的一个城邑,居者以地为姓。

历史人物有邴吉,汉丞相。虽为高官,但包容性强。据说为邴吉驾车的仆吏嗜酒,有一次随邴吉出门,醉呕车上,弄脏了车子,主管官吏斥责并要辞退他,而邴吉为之掩过扬善。后世遂用“邴车”美称官吏所乘之车。

邴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一十四位。


【音】 又音Bìng(17)。【源】 ①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邴,因氏(7,12,17)。齐邴邑在泰山下(故城在今山东费县东南),居此者以为氏(11,60)。②春秋时晋大夫邴豫采邑,因氏(6,12,17)。然此说不可信(7)。【变】 ①亦作丙(12,21)。②唐时应公邴粲与高祖有旧,以其姓犯庙讳,赐姓李(12)。【望】 平阳、鲁国(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邴歜,春秋时齐人(61)。邴汉,汉时太中大夫,琅邪人(6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较广: 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东平、平度、龙口,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河北之辛集,新疆之布尔津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郑樵注云: “亦作 ‘丙’。晋大夫邴豫食邑于邴,因以为氏。齐亦有邴邑,而亦有邴氏。”此当以邑为氏。《姓氏考略》 则云: “一作 ‘祊’。泰山下邑,居此者以为氏。望出鲁国。”

一音bìng,亦为姓。

春秋齐有邴师,庄公之嬖臣; 汉有邴丹,博士;又有邴汉,太中大夫; 三国时有邴原; 晋有邴郁,诚阳人。

猜你喜欢

  • 梅智

    读音:Méizhì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 《姓氏词典》 引 《辽金元姓谱》 亦收,未详其源。

  • 读音:Cáo【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疆梁

    读音:Qiángliáng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据 《世本》 注云: “卫将军文子生慎子会生强梁,因氏焉。”② 《姓氏考略》 注云: 《潜夫论·姓氏志》

  • 陸定

    读音:Lùdìng景颇族姓氏。出自 “石热石”氏,见《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未详其他。

  • 罕楚

    读音:Hǎnchǔ【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长白山(23,63,180,260)。【变】 ①后改为张、李(180)。 ②一作〔韩楚〕(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长白山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

  • 读音:yǐn【源】见《姓苑》(15,21,60)。高阳氏时八才子(亦称八元)之一梼戭之后(60,62)。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音‘衍’。见《姓苑》。一云: 当出八元梼戭之后。”八

  • 读音:Zhì【源】 见《元和姓纂》(6,7,11,12)。【望】 河东(17,418)。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引 《纂要》 收载,归 “入声”部。未详其源。(按: 帙,古代书画外包裹的

  • 阿圖

    读音:A-tú【综】 彝族姓。属丁惹家支,四川盐源有此姓(375)。

  • 卓們齊特

    读音:Zhuōménqítè【综】 清正黄旗蒙古马甲长生之妻为卓们齐特氏(260)。

  • 茄羅

    读音:Jiāluó【源】 见《姓苑》(9,17,21,60)。西夏人姓(31,60)。茄罗、兀赃、成王为吐蕃三个部族,当以部为氏(40,101)。【变】一作〔茹罗〕(60,62)。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