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ōng

雍姓的来源主要有是以封地为姓氏,出自姞姓,黄帝之后。雍姓早期活动于河南。

雍姓历史人物有雍齿,西汉将领,早年跟从高祖起兵,叛而复归,虽然战果累累而终为高祖所不快。及高祖即帝位,诸将未行封,有怨望。高祖乃从张良言,先封齿为什邡侯。诸将皆喜曰:“雍齿且侯,吾属无患矣。”

雍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零四位。


【音】 雍氏有Yōng、Yòng二音(17)。且源出不同(19,63)。参见雍(Yòng)姓。【源】 黄帝之裔,姞姓之后,商、周时食采于雍(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南),因氏,见《风俗通》(1,7,12,17,60)。雍氏不出周文王而出黄帝,不音去声而音平声(7)。【变】 亦作雝、邕(17)。【望】 京兆、平原(17,60,418)。【布】 分布较广,不同音之雍氏合计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四川、宁夏等省区多此姓,两省雍姓约占全国汉族雍姓人口73%。【人】 雍纠,春秋时宋人,为郑祭仲赘婿(7,17,21)。雍齿,汉时什邡侯(7,17)。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内蒙古之乌海、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监利、湖南之芷江、安徽之泾县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范晔云: “山阴有雍城,文王第十三子雍伯受封之国,其后为雍氏。” 山阳之雍城,在今河南修武县西北三十五里。此以国为氏,系出姬姓。②郑樵又注: “宋有雍氏,姞姓也。” 《姓氏词典》 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亦云: “出自姞姓,黄帝之后,与南燕同祖。商周之间有食采于雍者,因以为氏。”此雍本为秦都,地在今陕西凤翔县南。望出京兆。

春秋时郑有雍纠,祭仲之婿; 齐有雍康、雍巫;楚有雍子; 汉代有雍齿; 唐代有雍陶,成都人; 明代有雍秦,咸宁人,正德初南京户部尚书; 清代有雍元聪,任太仓州学正。

一音yòng,亦姓。或作 “”,亦作“”。

猜你喜欢

  • 读音:Mò《姓氏词典》引《新唐书》收载,“唐有殁盛。”未详其源。

  • 蔣匠

    读音:Jiǎngjiàng【综】汉时有曲成令蒋匠熙,见《汉书》(9,11,17)。据张澍考证,宜作将匠。因将作大匠之官,以为氏也(26)。现姑录此以备考。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引《姓解》收载

  • 布爾尼

    读音:Bùěrní【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尼玛察(23,63,260)。【变】 后改姓卜氏(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尼玛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或改为单字姓“

  • 伊勒穆

    读音:Yīlèmù【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哈达(23,63,180,260)。【变】 亦作〔伊尔穆〕(180,260)。【人】 清镶蓝旗满洲护军花色之妻为伊尔穆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哈达地

  • 读音:jiāo出自寒浞之子浇。(见《姓氏考略》)成化间总兵浇彧。(见《万姓统谱》)

  • 和岱

    读音:Hédài【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穆津泰之妻为和岱氏(260)。

  • 读音:Yì益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汉代四川广汉属于益州管辖,后有以州名为姓。二是伯益之后。益姓发源于四川,望族居于冯翊(今陕西大荔)。益姓历史人物有益智,元代人。前后掌管普安路总管府事,为政清

  • 第三

    读音:dì sān【源】 系自妫姓。汉武帝徙齐诸田于园陵,以门族次第为氏,田广孙田癸为第三氏(7,15)。田广孙田癸为第三氏。(见《姓谱》)

  • 多蘭葛

    读音:Duōlán’gé唐代回纥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唐书》: ‘回纥九姓,一曰多兰葛’。一作 ‘多滥葛’; 又作多腊葛。在薛延陀东北,濒同罗江,以部族为氏。”(按:葛

  • 都噶爾

    读音:Dūgá’ěr【综】清正蓝旗满洲前锋景保之妻为都噶尔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