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诗词古文>郦炎生平

郦炎生平介绍

郦炎(150~177)东汉诗人。字文胜。范阳(今河北定兴)人。曾为郡吏,州郡察举孝廉,征召为右北平从事祭酒,都不就,后患疯病。他奉母至孝,因母死而犯病,以致他的正在产儿的妻子被惊死。为妻家诉讼入狱,死于狱中。>>查看郦炎的诗词古文

生平

  郦炎,字文胜,生于汉桓帝和平元年庚寅(150年),郦食其十五世孙,郦平十世孙,在我国郦姓宗族里面排列第八十六世。汉灵帝建宁三年庚戌(170年),迁居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是为涿州始祖。

  郦炎对于父母极具孝心,又有高超的逻辑、诗文、音乐才华,思辩敏捷,善于说理,其推断事理多为世人佩服。汉灵帝年间,州郡官府多次征文胜入仕,皆因朝政腐败而拒绝。十七岁而作《郦篇》,二十七岁而作《七平》,《后汉书·郦炎传》收录其《见志诗》二篇,抒发胸怀大志而遭时不遇感慨,传达出他遭受压抑的不平心境。

  后来母亲病重,郦炎忧心如焚,导致精神错乱。当时夫人生育孩子,受惊而亡。妻家诉讼于官府,郦炎因而被捕入狱。熹平六年丁巳(177年),在狱中被折磨致死,时年二十八岁。

  他的作品,除《见志诗》两首外,《古文苑》载其《对事》一篇、《遗令书》四篇。朝廷尚书卢植为其作咏,赞颂其才德,惋惜其不幸的遭遇。遗下一子:止戈。

  钟嵘的《诗品》把他和班固、赵壹并列,认为“托咏灵芝,怀寄不浅”,与班、赵一样是“苦言切句”。明代王世贞惋惜他的早逝,叹为“兰摧玉折”(《艺苑卮言》)。

  附郦平至郦炎的世系传承:76、平(担任侍中,爵位被废)→ 77、逸 → 78、乘(复封武遂侯)→ 79、黄 → 80、莫(被王莽废除)→ 81、胜 → 82、舆 → 83、侗 → 84、邕 → 85、晁 → 86、炎(涿州始祖,东汉诗人)→

时代背景

  汉初诗坛较为冷落,原因之一是诗体的守旧,缺乏创新。当时文人写诗,主要因袭《诗经》以来的四言体或模仿楚辞体。进入东汉以后,文人诗歌创作出现新的局面,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完整的七言诗篇也开始产生。汉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经历了由叙事向抒情、由模仿民歌到作家独创的转折,但诗歌的基调一直未见太大的变化,保持前后的连续性。班固、张衡、秦嘉的五、七言诗均无过分激烈的言词,更没有惊世骇俗之语,表现的是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

  东汉文人五言诗,有的作者明确,也有相当一部分未著录作者姓名,或虽标出作者姓名但存疑颇多,后二者就是文学史上的“古诗”和“苏李诗”。

  新颖、完整的五言诗首先在汉代民歌中产生。在民歌影响下,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开始出现。现知最早的五言诗是东汉前期应亨和班固的作品,但是平板呆滞,艺术上尚不成功。

  此后文人创作五言诗逐渐增多,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辛延年的《羽林郎》、赵壹的《刺世疾邪诗》,皆为名篇。张、秦的作品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东汉末年灵帝时期的著名诗人郦炎、赵壹、蔡邕的诗歌则控诉呐喊、大声疾呼,对现实进行着猛烈的批判,开创了诗坛的的新风气。诗坛新风的出现怀才不遇的感慨对比鲜明的批判全身远害的忧患意识乱世文学,东汉文人诗的最后阶段,是以对现实的猛烈批判而告终。

  郦炎生活于东汉后期,他们的诗风较之东汉前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变温柔敦厚、蕴藉含蓄为控诉呐喊、锋芒毕露,对现实进行着猛烈的批判。后来建安文学梗概多气、志深笔长的特点,在此时(灵帝时期)的文人五言诗中已显露端倪。

猜你喜欢

  • 王褒

    王褒(前90年—前51年),蜀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昆仑乡墨池坝)人。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与扬雄并称“渊云”。王褒一生留下《洞箫赋》等辞赋16篇、《桐柏真人王君外传》1卷,明末收集有《王谏议集》11篇。

  • 郑丰

    西晋沛国人,字曼季。郑胄子。有文学操行。与陆云善。司空张华辟,未就而卒。

  • 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 郭贲

    郭贲,字文爵,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进士,官太常博士(《宋诗拾遗》卷二)。

  • 薛居正

    薛居正(912年—981年7月12日),字子平。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1] 。北宋大臣、史学家。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进士。历官后周谏议大夫、刑部郎中、宋初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平章事、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司空。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因服丹砂而中毒死,享年七十岁。赠太尉、中书令,谥号文惠。咸平二年(999年),配飨太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代表作是《旧五代史》。

  • 周登

    周登,号月窗。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阁门舍人充贺金国登位副使(《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四三)。今录诗二首。

  • 甘复

    元明间江西馀干人,字克敬。元末,从张翥游。洪武初,以前元遗民,为士林所推重。惜诗篇什散漫,仅存手墨于同里。

  • 宋应星

    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中国明末科学家,字长庚,汉族江右民系,奉新(今属江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宋应星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

  • 朱守鲁

    朱守鲁,字葵阳。清远人。明神宗万历元年(一五七三)贡生。官建阳知县,迁建宁府通判,练兵同知。民国《清远县志》卷六有传。

  • 朱邦宪

    松江府上海人,字察卿。父朱豹,官福州太守。幼敏慧,九岁丧父,哀毁如成人。为太学生。性慷慨,能急人之难。耻为纨裤子弟及儒生。博览典籍,不屑为时文,诗笔古雅绝伦。与四明沈明臣、吴门王稚登最厚善。著有《朱邦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