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诗词古文>朱晞颜生平

朱晞颜生平介绍

朱晞颜(1132~1200年),字子渊、子囝,休宁(今属安徽)人,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曾知靖州永平县,政绩颇好,当地为他立了生祠。隆兴元年调当阳尉。历知永平、广济县,通判阆州,知兴国军、吉州,广南西路、京西路转运判官。光宗绍熙四年,除知静江府。宁宗庆元二年除太府少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四年,迁权工部侍郎,俄兼实录院同修撰。五年,兼知临安府。六年卒,年六十六。著作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一七存《桂巖吟藁》一卷。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二宋谈钥《朱公行状》。>>查看朱晞颜的诗词古文

生平

  朱晞颜曾两次官桂林:一次为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任广南西路转运使,一次为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静江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在桂林的时间,前后共五年,两年(1189~1190年)任转运使,三年(1193~1195年)知静江。康熙本《桂林府志·秩官》却说朱晞颜任广西经略使的时间是绍兴五年 (1135年),那时朱晞颜才三岁,三岁娃娃怎么能当知府呢?而且与朱晞颜自己摩崖的石刻根本不相符合。宁宗庆元元年( 1195年)朱晞颜弹子岩题诗的前记中说:“两入湘南,五见秋序”。告诉我们,朱晞颜两次来桂林,在桂时间五年。绍熙元年(1190年)写的“五瘴说”跋语中说:“予将漕来南行矣,二年盖深入瘴乡矣。”说明朱晞颜淳熙十六年就来到桂林任转运使了。“再阅岁,进直焕章阁,知静江府”(弘治本《徽州府治》),这说明,朱晞颜中间隔了两年,即1193年又来到桂林任静江知府。

  关于朱晞颜在广西任转运使和知静江府谁先谁后的问题,各种资料说法不一。《全宋词》说:“直秘阁,京西运判。直焕章阁,知静江府。绍熙中,广西漕使。”文中虽未明说知静江府和广西漕使谁先谁后,但从行文逻辑看,则是先知静江府,后官广西漕运。根据《徽州府志》,证以桂林石刻,朱晞颜是先官广西转运使后知静江府的。至于《宋诗纪事》说他“庆元中广西漕使”,那更是差之千里了。

  关于朱晞颜的年龄,《全宋词》说他活了六十六岁,弘治本《徽州府志》说他享年六十八岁,今从府志。

  朱晞颜两次官广西,都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宋代,一般盐是由政府的“漕司”统一卖的,价钱也有规定,叫“官般”。有时“漕司”的官员不关心人民的生活,食盐不能及时运到,走私盐商就趁火打劫,抬高盐的售价,给人民带来疾苦。因此,有时也由政府规定一定的数额、范围、时间,由商人卖,政府则专收盐利,这叫“客钞”或者“钞盐”。商人为了赚钱,便抬高市价,民不堪其苦。为了管理好盐业,平抑盐价,安定民心,赵宋王朝的历代皇帝不知下了多少诏书来解决广西卖盐的问题。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广西经略使应孟明上书说:“广中自行钞法,五六年间,州县率以钞法抑售于民,其害有甚于官般。”所谓“钞法”就是私商卖。根据这一情况,孝宗赵昚“诏应孟明,朱晞颜与提举广西盐事王光祖从长措置,经久利便,毋致再有科抑之弊。”朱晞颜当时任广西漕司,管理好盐业,是他的分内事。当他接到诏书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讲究盐策,上便宜事数千言,革客钞科抑之患,广右民赖以安”。在知静江府期间,又整治兴安灵渠,便利了交通和灌溉。

猜你喜欢

  • 孔丘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 王珣

    (349—400)东晋琅邪临沂人,字元琳。王洽子。弱冠为桓温掾,转主簿。桓温北伐,军中机务并委珣。从讨袁真,封东亭侯。与谢安有隙,出为豫章太守,不之官。安卒,迁侍中。与殷仲堪、王恭、徐邈、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孝武帝。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转左仆射,复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初,王国宝专权,黜旧臣,珣几被杀。旋会稽王司马道子杀国宝,珣官至散骑常侍。卒谥献穆。

  • 王籍

    王籍(生卒年不详),字文海,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人。南朝梁诗人。因其《入若耶溪》一诗,而享誉王籍诗史。有文才,不得志。齐末为冠军行参军,累迁外兵记室。梁天监末任湘东王萧绎咨议参军,迁中散大夫等。王籍诗歌学谢灵运,《南史·王籍传》称“时人咸谓康乐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庄周”。

  • 王彦威

    王彦威(1842~1904)原名禹堂,字弢夫,号藜庵,浙江黄岩人。同治九年举人。历任工部衡司主事,营缮司员外郎,军机章京,江南道监察御史,太常少卿。光绪十二年,为军机处汉官领班章京。辑编《《筹办洋务始末记》。著有《西巡大事记》、《清朝掌故》、《清朝大典》、《枢垣笔记》等。

  • 徐之才

    《全唐诗》收《下山逢故夫》诗1首,列为世次爵里无考作者。按徐之才,《北史》卷九〇有传,丹阳(今属江苏)人,初仕梁,为豫章王萧综幕僚。后随萧综入北魏,历仕东魏、北齐,屡任要职,北齐后主时官至尚书左仆射、尚书令,封西阳郡王。武平间卒,年80岁,谥文明。《全唐诗》误作唐人收入。

  • 薛映

    映(951~1024)字景阳,北宋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中进士(《净德集》卷一四《薛文恭公尚书真像记》),通判绵州、宋州、升州,知开封县,为江南转运使,江淮、两浙茶盐制置副使,改京东转运使。知相州、杭州。入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迁给事中、勾当三班院,出知河南府、升州、扬州、并州及永兴军。宋仁宗时迁礼部尚书,再为集贤院学士判院事,知营州,分司南京。天圣二年卒(《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四),一说景祐间卒(《净德集》),年七十四(《东都事略》卷四五本传)。谥文恭。

  • 余阙

    (1303—1358)元庐州人,字廷心,一字天心,先世为唐兀氏。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入为中书刑部主事,以忤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为翰林修撰。至正十二年,任淮西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守安庆,御来犯军,升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拜淮南行省左丞。十七年十月,为陈友谅、赵普胜军包围。次年正月,城陷,自刭。谥忠宣。为文有气魄。有《青阳集》。

  • 陈日煃

    陈日煃,即元末明初安南国主陈裕宗陈暭,1341-1369年在位,陈明宗之子,也是陈宪宗的同父异母弟。

  • 招于莘

    招于莘,字鹤岩。番禺人。明世宗嘉靖十三年(一五三四)举人,官江西玉山知县。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四。

  • 张诗

    (1487—1535)明北平行都司人,本民家李氏子,为张氏抱养。字子言,号昆仑山人。从吕楠学举业,从何大复学诗。为文雄奇变怪,书放劲惊人。有《昆仑山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