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诗词古文>高士谈生平

高士谈生平介绍

(?—1146)金燕人,字子文,一字季默。任宋为忻州户曹。入金授翰林直学士。熙宗皇统初,以宇文虚中案牵连被害。有《蒙城集》。>>查看高士谈的诗词古文

猜你喜欢

  • 卢谌

    卢谌(284─351),字子谅,范阳涿(今属河北涿县)人,晋代文学家。曹魏司空卢毓曾孙。西晋卫尉卿卢珽之孙,尚书卢志长子。晋朝历任司空主簿、从事中郎、幽州别驾。后赵、冉魏时官至侍中、中书监。卢谌最初担任太尉椽。311年,洛阳失陷,随父北依刘琨,途中被刘粲所掳。312年,辗转归于姨父刘琨,受到青睐。318年,刘琨为匹磾所拘。期间,卢谌与刘琨以诗相互赠答,写有《答刘琨诗二首》《赠刘琨诗二十首》。350年,冉闵诛石氏、灭后赵,卢谌在冉魏任中书监,后在襄国遇害。时年67岁。卢谌为人清敏、才思敏捷,喜读老庄,又善于写文章。他著有《祭法》《庄子注》及文集十卷,其中有些诗篇流传至今。

  • 裴光庭

    裴光庭(678年-733年),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孙,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裴光庭出身于河东裴氏中眷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后因建议让突厥参与封禅,升任鸿胪少卿、兵部侍郎。开元十七年(729年),裴光庭拜相,初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次年又升任侍中。他任相期间,提出“循资格”,以资历作为擢用官吏的标准,还建议向吐蕃传播中原典籍,后封正平县男。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裴光庭病逝,时年五十八岁。追赠太师,谥号忠献。

  • 朱岂

    朱岂,字介然,南城(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作朱言)。

  • 王处一

    (1142—1217)金宁海东牟(今山东乳山)人,道士,字玉阳,号全阳子,一说号华阳子。从王重阳学道,修真于昆崳山烟霞洞。人称“跌脚仙人”。章宗承安中,曾被召见。元世祖时赠玉阳体元广度真人。

  • 月鲁不花

    (1308—1366)蒙古逊都思氏,字彦明。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授将仕郎、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建孔子庙,延儒士为师,以教后进。历监察御史,上疏言事,帝嘉纳之。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除吏部尚书,迁大都路达鲁花赤,以刚正称。后拜江南行御史台中丞,既而除浙西肃政廉访使。以地为张士诚所有,避往庆元,浮海北行,遇倭船,被害。谥忠肃。

  • 李延兴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继本。李士赡子,少以诗名。顺帝至正十七年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元末兵乱,隐居不仕。河朔学者多从之,以师道尊于北方。入明,曾出典涞水、永清县学。有《一山文集》。

  • 钟维诚

    钟维诚,字纯卿。番禺人。明神宗万历元年(一五七三)解元。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五。

  • 庄士勋

    庄士勋(1856~1918),号竹书,清彰化鹿港人。光绪五年(1879)乙卯科举人,曾掌教于鹿港文开书院。乙未(1895)割台内渡泉州避难,三年后始返回故里。擅书法,真、草、隶、篆各体俱备,以行书传世。为「鹿苑吟社」成员。曾应雾峰林家及树仔脚等处之聘,前往担任教职;亦于鹿港文祠开授夜学,以提携乡里后进。明治卅五年(1902)获台湾总督府颁授绅章。

  • 张敬忠

    一位不大出名的诗人,《全唐诗》仅录存其诗二首。据《新唐书·张仁愿传》记载,中宗神龙三年(707),张仁愿任朔方军总管时,曾奏用当时任监察御史的张敬忠分判军事。

  • 陈均

    字平甫,号纯斋、云岩,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曾为太学生。为参知政事郑性之推重,资助其著述。博览群书,删繁撮要,以纲目休著《皇朝编年举要备要》、《中兴编年举要备要》,起宋太祖,迄孝宗。现仅存太祖至钦宗九朝,名《宋九朝编年备要》(亦名《皇朝编年纲目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