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诗词古文>汪广洋生平

汪广洋生平介绍

汪广洋(?~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查看汪广洋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少年生活

  汪广洋年少时曾跟随余阙学习,通经能文,工诗歌,擅长篆、隶大书。性格庄严稳重,为人宽和自守。早年曾客居太平(今安徽当涂县)。

  尾随太祖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渡过长江,攻下采石矶,召汪进见,汪进呈“高筑墙,广积粮”之策略。汪广洋担任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职务。设置正军都谏司后,升任都谏官,并相继调升为行省都事、中书省右司郎中。不久任骁骑卫事,辅助常遇春管理军务。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常遇春攻下赣州,汪为留守,任江西行省参政。

  仕途生涯

  洪武元年(1368年),山东平定,太祖朱元璋以汪广洋廉明持重,命他管理行省,安抚、接纳新来归附者,百姓感到十分安定。这一年,汪广洋被召入宫任中书省参政。洪武二年(1369年),出任陕西参政。洪武三年(1370年),李善长患病,中书省无官,汪广洋被召为左丞。当时右丞杨宪专权断事,汪广洋对他的态度模棱两可,但仍然被他所忌恨。于是杨宪唆使御史弹劾汪广洋极不孝顺母亲。太祖朱元璋切责汪广洋,将他放逐回乡。杨宪再次奏劾,汪广洋被迁徙海南。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杨宪被诛后,太祖朱元璋召还汪广洋。这年冬天,朱元璋封他为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并诰词中称他善理繁难事务,且屡献忠策,将他比作张子房、孔明。李善长因病辞官后,朱元璋便以汪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相。因汪广洋提不出什么建议,时间一久,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但太祖朱元璋内心始终善待汪广洋,又将他召为左御史大夫。洪武十年(1377年)又授汪为右丞相。然而汪广洋沉溺酒中,与胡惟庸同为丞相,只是随波逐流,保持官位而已。太祖朱元璋也多次告诫他。洪武十二年(1379年)十二月,因刘基为胡惟庸毒死一案遭中丞涂节上奏,朱元璋问及此事,广洋回说不知。朱元璋大怒,斥责广洋朋党欺君,将广洋贬谪海南。当船行到太平时,朱元璋追究其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书省又不揭发杨宪阴谋等罪过,下诏赐毒而死。

墓葬

  据《高邮州志》记载:“相公坟,不详其名、代,或曰,丞相汪广洋坟也,其坟方三十余亩,在城西十五里茅塘港口。”茅港的相公坟为汪广洋坟只是一种说法,州志没有定论。临清博物馆馆长魏辉认定汪广洋的墓在临清八岔路镇杨二庄村西300米汪广洋家族墓群中。

  汪广洋墓是在2009年12月文物普查中发现并证实的。其依据:一是《汪氏族谱明宰相后裔卷二》载:洪武二十五年(1392),汪广洋长子子持为避牵连,推柩携子侄由山东福山迁至馆陶县杨二庄僦(音就,意租)屋而居,并将公之柩隐葬。

  二是此墓为圆形砖室穹窿顶墓,为明代墓葬,墓葬出土墓志一方,上有书写但不清晰字迹若干,隐约可见“洋”字,该墓发现遗骨两具,经鉴定为一男一女,其中男墓主人遗骨位置杂乱。由此可以推断,该墓为二次迁葬。

  三是汪广洋的墓与其后裔墓位置排列符合葬制风水习俗,而且与族中德高年长者的口传位置非常吻合。魏馆长自豪地说,汪广洋墓的发现,弥补了历史对于汪广洋葬于何处的空白,对研究明丞相汪广洋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佐证。

猜你喜欢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李瀚

    李瀚(?—1775)字文澜,汉军镶黄旗人。少孤,母苦节食贫,抚以成立。瀚选入咸安宫肄业。雍正十年举人,充景山官学教习。

  • 王损之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全唐诗》云为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存诗1首。

  • 葛胜仲

    葛胜仲(1072~1144)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雷思

    应州浑源人,字西仲。海陵王天德三年进士。世宗时为大理司直,持法宽平。累官同知北京转运使事。有《易解》。

  • 周复俊

    (1496—1574)苏州府昆山人,字子吁,号木泾。嘉靖十一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四川、云南左右布政使,官至南京太仆寺卿。弱冠与王同祖、顾梦圭并称“昆山三俊”。居官贞介,里居闭门谢客。有《东吴名贤记》、《泾林集》、《全蜀艺文志》、《玉峰诗纂》。

  • 王元复

    王元复,字能愚,号惺斋,邵阳人。王尚贤孙。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贡生,与同邑车无咎、衡阳王敔、攸县陈之駓并称为“楚南四家”。又与王敔、汉阳王戬并称为“楚中三王”。《榴园管测》五卷,有清乾隆刻本;《四库全书》存目著录;《榴园集》十一卷,有清乾隆刻本;《榴园集钞稿》,《湖南文征》著录;《律吕新义》;《皇极经世洪范内篇》。

  • 朱琰

    朱琰,字桐川,号笠亭,海盐人。乾隆丙戌进士,官阜平知县。有《笠亭诗集》。

  • 赵一德

    赵一德,字小尹,号莘农,南阳人。道光乙酉拔贡。

  • 于濆

    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86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