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细君
刘细君(公元前140-前87),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汉武帝刘彻的侄孙女,史称其为“江都公主”。刘细君是一位美貌多才的女子,她能诗善文,并且精通音律,能诗能歌,善弹琵琶。
- 蒋防
蒋防(792—835),字子微。出身于义兴(宜兴)蒋氏望族。年少时聪慧好学。青年时才名就播扬远近。他的父亲有位朋友想试试他的才华,以《秋河》为题要他作赋。他思索片刻,援笔立就。父友见了,啧啧称赞。对赋中有一偶句,尤为赞赏。“连云梯以回立,跨星河而径度。”成为一时传诵的名句。
- 王智兴
王智兴(758年-836年),字匡谏,怀州温县(今属河南)人,左武卫将军王靖曾孙,右金吾卫将军王瑰之孙,太子詹事王缙之子,唐朝官员、将领。太和年间(827年─835年),率军讨伐李同捷有功,封雁门郡王,进位侍中。历任河中尹、宣武军节度使等职。开成元年(836年),王智兴病逝,时年七十九岁,追赠太尉,葬于洛阳榆林之北。
- 屠瑰智
(851—902)唐苏州海盐人,字宝光。少时累举不第。后随钱镠起兵,以功授指挥使。昭宗乾宁四年,以功遥领常州刺史。迁越州指挥使。光化三年,徙守湖州。天复二年,徐绾、许再思叛,镶智往讨之,为其所害。
- 志南
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诸人的风头那么前。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 王清惠
王清惠,约活动于宋度宗咸淳至元世祖至元(1265—1294)前后。宋度宗昭仪。[1] 恭帝德佑二年(1276),临安(今浙江杭州)沦陷,随三宫一同被俘往元都,后自请为女道士,号冲华。现存诗四首,词一首,皆融个人遭遇与国破家亡、去国怀乡于一炉,为亡国遗民长歌当哭之作,格调低回悲壮。
- 甘复
元明间江西馀干人,字克敬。元末,从张翥游。洪武初,以前元遗民,为士林所推重。惜诗篇什散漫,仅存手墨于同里。
- 翟中立
翟中立,字孔卓。东莞人。明世宗嘉靖十二年(一五三三)贡生。官光泽教谕。事见民国《东莞县志》卷四五。
- 冒襄
冒襄(公元1611-1693年),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今江苏如皋)人。康熙三十二年,卒,年八十有三,私谥潜孝先生。冒襄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是我国忆语体文字的鼻祖。
- 郑梁
(1637—1713)浙江慈溪人,字禹梅,号寒村。康熙二十七年进士,累官广东高州知府。黄宗羲弟子。工诗文,尝作《晓行》诗,人呼为“郑晓行”。家富藏书,与天一阁相埒。兼善画。晚年右体不遂,以左手作书画,人视为仙吏。有《寒村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