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诗词古文>吴均生平

吴均生平介绍

吴均(469年—520年) ,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查看吴均的诗词古文

生平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吴均是历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他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文史成就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自其文风清拔,而有“古”气,自称“吴均体”。其诗今存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幕雨檐中息。白云时去来,青峰复负侧。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又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五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他的一些五言诗句,如“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折荷缝作盖,落羽纺成丝”等,民歌风味也比较浓。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像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此外,如《边城将四首》,歌颂将士们“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的英雄气概;《闺怨》写征人家属相思之苦,都比较有现实内容,在当时诗歌中不多见。

  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二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失。还著有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一卷。《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其“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诗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辑本有:《吴朝请集》三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吴朝请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吴朝请集选》一卷,清代吴汝纶评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本。严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辑录其文有《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现被收入《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八下21课)、《与顾章书》等十三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辑录其诗有《赠王桂阳》、《山中杂诗》、《答柳恽诗》等一百四十七首,较为齐备。

  吴均善于写作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如“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川万转”,“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等句,皆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猜你喜欢

  • 徐君茜

    南朝梁东海郯人,字怀简。徐孝嗣孙。幼聪朗好学,及长,善弦歌,为梁湘东王镇西咨议参军。好声色,侍妾数十,皆佩金翠,曳罗绮。常载妓游览,荆楚山川,靡不登践。辩于辞令,有轻艳之才,作新声巧变,人多讽习。卒官。

  • 丘巨源

    南朝齐兰陵人。少举丹阳郡孝廉。宋孝武帝大明五年,助徐爱撰宋之国史。宋明帝即位,使参诏诰,引在左右。历佐诸王府,官至羽林监。入齐,拜武昌太守,不乐。萧鸾(齐明帝)为吴兴太守,巨源作《秋胡诗》,有讥刺语,以事见杀。以才学知名。原有集,已佚。

  •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薛昂夫

    薛昂夫(1267—1359)元代散曲家。回鹘(即今维吾尔族)人。原名薛超吾,以第一字为姓。先世内迁,居怀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阳)。祖、父皆封覃国公。汉姓为马,又字九皋,故亦称马昂夫、马九皋。据赵孟頫《薛昂夫诗集序》(《松雪斋文集》),他曾执弟子礼于刘辰翁(1234~1297)门下,约可推知他生年约在元初至元年间。历官江西省令史,佥典瑞院事、太平路总管、衢州路总管等职。薛昂夫善篆书,有诗名,诗集已佚。诗作存于《皇元风雅后集》、《元诗选》等集中。

  • 赵秉文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

  • 陈则

    (约公元一三八三年前后在世),字文度,昆山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太祖洪武中前后在世。洪武六年,(公元一三七三年)举秀才,授应天府治中。俄擢户部侍郎。以阅实人口,出为大同府同知,进知府。则工诗,与高启等称“北郭十友”,亦称十才子。

  • 朱长春

     朱长春(1511-?)字大复,浙江乌程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常熟阳信等知县,官刑部主事。著有《朱大复诗集》。

  • 张凤翔

    陕西洵阳人,字光世,号伎陵。弘治十二年进士。官户部主事,移病归。诗赋信手涂抹,不经师匠,如村巫降神之语。与李梦阳同举于乡,声名出李上。年仅三十而卒。有《伎陵集》。

  • 董国华

    董国华(1773-1850)清代官员、诗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字荣若,号琴南。 曾《竹汀居士年谱续编》,董氏曾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紫阳书院受业于钱大昕门下。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自号清闲居士,又号绿溪渔隐,道光间官至广东雷琼道。致仕归,历主云间书院,紫阳书院讲习,工诗文,词尤婉约。有《云寿堂文集》、《诗集》、《词钞》、《绿溪笔谈》、《海南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