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诗词古文>崔铉生平

崔铉生平介绍

崔铉(生卒年不详),字台硕,博州(今山东聊城)人,唐朝宰相,义成军节度使崔元略之子。崔铉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历任荆南掌书记、左拾遗、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等职。大中九年(855年),崔铉罢相改任淮南节度使,兼检校司徒,进爵魏国公,唐宣宗在崔铉赴任时亲自送行并赋诗一首表示对他执政七年成绩的认可,咸通年间,改任荆南节度使,并在就任后平定了庞勋的起义,最后死于任上。>>查看崔铉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崔铉早年考中进士,进入藩镇幕府,历任荆南掌书记、西蜀掌书记、左拾遗、司勋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后加承旨)、户部侍郎。他曾针对唐武宗喜好蹴踘、角抵的行为,上表劝谏,得到武宗褒奖。

担任宰相
  会昌三年(843年),唐武宗任命崔铉为宰相,授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又兼任户部尚书。会昌五年(845年),崔铉因与李德裕不和,被免去宰相之职,外放为陕虢观察使。

  会昌六年(846年),唐宣宗继位,任命崔铉为检校兵部尚书、河中节度使、河中尹,封博陵县开国子。大中三年(849年),崔铉被召拜为御史大夫,不久再次拜相,担任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大中五年(851年),党项入寇。崔铉欲独掌相权,便趁机排挤右仆射白敏中,建议派大臣前去镇抚。唐宣宗遂将白敏中外放,让他征讨党项。不久,崔铉升任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进封博陵县开国公。

出居淮南
  大中九年(855年),崔铉被罢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加检校司徒,进封魏国公。唐宣宗亲自在太液亭饯行,并赐诗一首,称他“七载秉钧调四序”,对他执政七年间的政绩表示认可。

  大中十二年(858年),宣州都将康全泰发动兵变,驱逐观察使郑薰。唐宣宗命崔铉兼任宣歙观察使,让他征讨叛军。同年十月,崔铉收复宣州,斩杀康全泰等人。宣宗加封他为检校司空,但却免去其兼任的观察使之职。

移镇江陵
  咸通元年(860年),崔铉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后改任荆南节度使,出镇江陵。

  咸通九年(868年),徐州戍将庞勋在桂林发动叛乱,率戍卒北返中原,沿途大肆劫掠。崔铉召集兵马,扼守江湘要害,想要尽擒叛军。庞勋得知后,不敢进入荆南境内,只得改道江西、淮右。

  崔铉最终在江陵去世,但具体时间不详。

家族成员

父亲
  崔元略,进士出身,历任京兆尹、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东都留守、义成军节度使等职,追赠尚书左仆射。

儿子
  崔铉有四子:崔沆、崔汀、崔潭、崔沂。崔沆曾在唐僖宗年间拜相,官至礼部侍郎、同平章事,黄巢之乱时遇害。崔沂则历仕唐朝、后梁、后唐三朝,官至尚书左丞、太子少保。

轶事典故

前程万里
  崔铉幼年时曾随父亲崔元略去拜访韩滉,很得韩滉的喜爱。崔元略道:“这孩子近来在诗道上进步很大。”韩滉便指着架上的鹰,让韩滉赋诗歌咏。崔铉接过纸笔,当即便作诗一首:“天边心性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韩滉叹道:“这孩子可以说是前程万里啊!”后来,崔铉果然进士及第,出将入相。

炙手可热
  崔铉担任宰相时,任用亲信郑鲁、杨绍复、段瑰、薛蒙等人参与议政,权盛一时。京师有谚语流传:“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指命运亨通),鲁绍瑰蒙。”唐宣宗对此也有所耳闻,将这十六个字题在屏风上。郑鲁时任刑部侍郎,崔铉想引荐为宰相,但宣宗却将其外放为河南尹。后来,宣宗对崔铉道:“郑鲁被外放了,朝中事情还是你说了算吗?”崔铉惶恐请罪。

猜你喜欢

  • 王胄

    王胄(558~613年),字承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生于润州建康城(今江苏南京),王导八世孙。隋朝大臣,文学家。少有逸才,初仕陈朝,陈亡入隋,晋王杨广引为学士。大业初年,为著作佐郎。从征辽东,进授朝散大夫。生性疏率不伦,自恃才高,凌傲时人。杨玄感常与交游,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谋反败亡,潜还江左,被捕坐诛。

  • 李珣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 吴渊

    吴渊(1190—1257年)字道父,号退庵。吴柔胜第三子,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约生于宋光宗绍熙初,卒于理宗宝祐五年,年约六十八岁左右。嘉定七年中进士,调建德主簿。丞相史弥远在馆中留他,将授以开化尉,他谢道:“甫得一官,何敢躁进。”弥远就不再强他。累官兵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使、拜资政殿大学士,封金陵公,徙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予祠。又力战有功。拜参知政事,未几,卒。渊著有《退庵集》、《退庵词》奏议及易解,《宋史本传》传于世。

  • 周傅

    朱辂(1070-1128)字国器,宋朝桂阳县大塘(今汝城县城郊乡锦堂村)人,生于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哲宗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湘阴县尉,湘阴知县、善化知县、开封长垣知县、邵阳州副职(州同知)、秀州司录通判、广西机幕、柳州知州、邵州知州、桂阳监使等十任,官至左中大夫。先后荐文官五十四人。

  • 周林

    周林,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为左从事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八年为左奉议郎,十二年为刑部员外郎,十八年为左朝散郎(《宋会要辑稿》兵五之二九、选举二○之六)。

  • 周锷

    明州鄞县人,字廉彦。周师厚子。神宗元丰二年进士。调桐城县尉,辞不赴,益究治六经诸子百家之说,悉著论其本旨。游颍昌府,访其舅范纯仁,过洛,见文彦博、司马光,皆见器重。后知南雄州,以言边事忤时相,入党籍,退休于家,学者称为鄞江先生。有文集。

  • 王艮

    (1278—1348)元绍兴诸暨人,字止善。为人尚气节,读书务明理致用。起家为吏。后历两浙都转运盐使司、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核减盐引,除运船为风所败者之粮。迁江浙行省检校官,迁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奸人诬两省民巨额迹避田赋,艮皆破其诳妄。后以淮东道宣慰副使致仕。

  • 钱柄

    钱柄,字仲驭,浙江嘉善人;相国士升之仲子也。崇祯丁丑进士,为吏部郎中。破家集义旅拒战,蹑于震泽兵,返战;旋溃,被杀。

  • 朱子春

    朱子春(1850~1905),字绪宣,号香畹,清湖北鄂州人,癸未进士。光绪十二年(1886)任凤县知县,十五年(1889)充已丑进士同考官。他严于法度,勤于政务,常跋山涉水,遍历县境,考察吏治得失,收成丰歉,体恤百姓疾苦。旧时方石铺(今双石铺)嘉陵江无桥,朱感乡民涉水之苦,于光绪十五年创建官渡,造船两艘,往返摆渡,不索渡资。朱子春聪颖好学,知识渊博,工诗文书法。光绪十八年(1892)主持编修《凤县志》一部共十卷,刊刻出版。还先后于光绪十六年、十八年捐俸银修葺城皇庙,建果老洞铁棋亭,使文物古迹得以保护。

  • 钟廷瑛

    钟廷瑛,字退轩,历城人。举人,官黟县知县。有《退轩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