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诗词古文>许浑生平

许浑生平介绍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查看许浑的诗词古文

生平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文学评价

  从总体上说,许浑缺乏对现实的自觉关注与刚健高朗的性格,追寻旷逸闲适、逃避社会的思想在他诗中显得更特出。所以,尽管他也写过不少咏史诗,如“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鹜占浅莎”(《姑苏怀古》),“行殿有基荒荠合,陵园无主野棠开”(《凌歊台》)之类,但他在叹息的同时并没有批判意味,而是情绪更偏于消沉,一味哀叹岁华变迁,给人以灰暗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他更大量地写的是消极恬退的闲适诗。

  从艺术角度来看,正因为他反复咏叹个人境遇和描写闲适的生活,诗的内容很单调,虽然技巧娴熟,意境却容易重复。像“扣舷滩鸟没,移棹草虫鸣”(《送同年崔先辈》),“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忆长洲》),这种以鸟禽虫鱼来点缀的句子单独地看还不错,写多了就成了俗套,后人所谓“许浑千首湿”(《苕溪渔隐丛话》引《桐江诗话》)的说法,就是对他总是重复地用“水”、“雨”之类景物构成诗境的讽刺。

诗作特色

  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名篇如《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故洛城》、《途中寒食》、《凌□台》,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慨之致。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其宦游、寄酬、伤逝诸作,亦时有佳句,如“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暮宿东溪》),“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春雨多”(《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能在写景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通病。另外,许浑是《清明》一诗的作者,由于南唐编《千家诗》时出错,导致《清明》一诗的作者至今仍误传为杜牧,在此改正。

  其诗现存 500首左右,无一首古体。近体以五、七言律诗居多,圆稳工整,属对精切,致有“声律之熟,无如浑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的赞语。 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方回《瀛奎律髓》)。一般说来,他的警句常出现在第二联,如“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谷”),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于平沓,各首间句意也时见复出。他喜欢将律句三字尾的声调改为“仄平仄”对“平仄平”,以显示拗峭变化,为后人所仿效,称作“丁卯句法”。

  《丁卯集》2卷,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的影宋写本。涵芬楼影印宋蜀刻本,题名《许用晦文集》,多拾遗2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所收,则于正集2卷外,有续集1卷,续补1卷、集外遗诗1卷,较为完备。《全唐诗》析为11卷,有相当数量诗篇与杜牧及他人诗作重见互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猜你喜欢

  • 苏子卿

    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中国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 杜育

    (?—316)西晋襄城邓陵人,字方叔。幼岐嶷,号“神童”。既长,美风姿,有才藻,时人号曰“杜圣”。惠帝时,附于贾谧,为“二十四友”之一。赵王司马伦败,收付廷尉。累迁国子祭酒、汝南太守。洛阳将没,被杀。

  • 蒋思恭

    蒋思恭,男,中国汉族人,著有《水调歌头》(寿张运使)、《水调歌头》。

  • 周金

    周金,本北方人,南宋定都临安后归宋,因称“归正人”。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金遣使通古议和,因周与通古早年有交,曾奉旨送通古返金境。事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一。

  • 范梈

    范梈(pēng)(1272—1330)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 许仲琳

    许仲琳(约1560—约1630),亦作陈仲林,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明朝小说家。他生活在明代中后期。著有知名小说《封神演义》,因此而得名。

  • 王琼

    王琼(公元1459—1532),明朝军事人物,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一生做了三件被人称赞的大事。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因此,历史上称他和于谦、张居正为明代三重臣。

  • 朱廷鉴

    朱廷鉴(1693-1745),字夔一,号香雪,清无锡人。贡生。,官武临县丞。有咏锡山古迹诗一卷,名《香雪斋集》。

  • 周懋琦

    周懋琦,字子玉、韵华,号韩侯,清安徽绩溪人,拔贡。同治元年(1862)来台帮办军务;同治二年(1863)丁曰健任台澎兵备道,周懋琦以主事参谋军事,其间曾两度内渡请饷接济,后因协助平定戴潮春事件有功,以员外郎分部候补,加四品衔。同治十一年任台湾知府兼任按察使衔台湾兵备道,后因水土不服,光绪二年(1876)调福宁府知府;光绪五年(1879)再任台湾知府,光绪六年(1880)赴京引见后卸任。

  • 苏佑

    苏佑,(约公元1493——1573)字允吉,一字舜泽,生卒年不详,蒙古苏氏五世,明朝濮州人(今河南范县王楼镇苏庄村),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苏佑爱好诗文,在文学方面负有盛名,著有《孙子集解》、《三关纪要》、《法家剖集》、《谷原诗文草》、《奏疏》、《建旃琑官》、《云中纪要》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