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诗词古文>解琬生平

解琬生平介绍

解琬(?-718年),魏州元城(今河北大名)人。乾封元年(666年)应考幽素科考中,调任新政县尉。圣历初年迁任侍御史,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因功升任御史中丞,兼北庭都护、西域安抚使。景龙年间,迁任御史大夫,兼朔方行军大总管。景云二年(711年),再次升任朔方军大总管,改任右武卫大将军,兼检校晋州刺史、济南县男。开元五年(717年)八十多岁时任同州刺史,次年(718年)去世。>>查看解琬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安抚羌夷
  解琬,魏州元城(今河北大名)人。乾封元年(666年)应考幽素科考中,调任新政县尉。后来以成都县丞奏事符合旨意,破格授监察御史,因为亲守丧免职。武则天考虑到解琬熟悉边界事务,急令追召解琬到西部边界安抚羌夷,而解琬乞求守满丧制,武后称赞并同意了他的请求。下诏命他服丧期满后赶赴边地。圣历初年迁任侍御史,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因功升任御史中丞,兼北庭都护、西域安抚使。解琬与郭元振友善,遭宗楚客厌恶,降任为沧州刺史。解琬为政注重大体,州人心服。

戍守边疆
  景龙年间,迁任御史大夫,兼朔方行军大总管。前后驻守边界累积达二十年,大都推行务农练兵之策,多有收益,番人汉人都安居乐业。景云二年(711年),再次升任朔方军大总管,分别派随军要籍官河阳丞张冠宗、肥乡令韦景骏、普安令于处忠核定三城兵,减省守兵达十万人。改任右武卫大将军,兼检校晋州刺史、济南县男。

防御吐蕃
  因年老乞求退休,不等朝廷答复就离任而去,朝廷下优诏听任他以金紫光禄大夫退休,依照品级供给他全部俸禄,并颁玺书慰问。适逢吐蕃骚扰边境,朝廷再次征召授任他为左散骑常侍,下诏让他与虏人划定边界,因而安抚十姓降户。解琬建议说吐蕃不可能信守盟约,请求朝廷调兵十万驻守秦、渭一带,以便防遏他们的奸谋。当年冬天,吐蕃军队果然入侵,被秦、渭守兵击退。不久解琬又以年老请求退休,朝廷没有同意,迁任太子宾客。开元五年(717年)八十多岁时任同州刺史,次年(718年)去世。

猜你喜欢

  • 武三思

    武三思(649年—707年),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武周宰相,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的侄子。官右卫将军累进至兵部、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大封武氏宗族为王。武三思为梁王,赐实封一千户。神龙三年(707年),谋废太子李重俊,却在重俊之变时被李重俊所杀,唐中宗李显追赠他为太尉,谥曰宣,唐睿宗李旦废其谥号并开棺戮尸,毁其墓。

  • 黄机

    黄机,字几仲(一作几叔),号竹斋。南宋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曾仕州郡,尝仕州郡,游踪多在吴楚间。工词。与岳珂唱酬尤多。也是著名诗人。著有《竹斋诗余》、《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等。

  • 韩缜

    韩缜(1019~1097)字玉汝,原籍灵寿(今属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韩绛、韩维之弟。庆历二年进士。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时自龙图阁直学士进知枢密院事。曾出使西夏。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罢知颍昌府。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封崇国公。《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 邓文原

    邓文原(公元1258年至1328年),字善之,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邓文原为“邓巴西”。其父早年避兵入杭,遂迁寓浙江杭州,或称杭州人。历官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卒谥文肃。其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其文章出众,也堪称元初文坛泰斗,《元史》有传。著述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

  • 俞允文

    (1513—1579)明苏州府昆山人,字仲蔚。年未四十,不应科举,专力于诗文书法。为嘉靖广五子之一。有《俞仲蔚集》。

  • 王凤池

    王凤池,台湾凤山人。清康熙年间(1662~1723)廪生,雍正九年(1731)为贡生。

  • 邹梦皋

    邹梦皋,字赞元,号雨洲。江苏无锡人。乾隆壬申举人,以仲子邹炳泰贵,高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 诸廷槐

    诸廷槐,字殿抡,号佃楞,嘉定人。诸生。有《啸雪斋集》。

  • 朱嘉金

    朱嘉金,字少溪,号曼翁。嘉兴人。诸生。有《臞仙吟馆遗稿》。

  • 周纯

    僧,字忘机,成都华阳(今四川华阳)人。后依解潜,久留荆楚,故亦自称楚人。少为浮屠。蹈冠游京师,以诗、画为佛事,都下翕然知名,士大夫多与之游。。画家于人物必九朽一罢,谓先以土笔扑取形似数次修改,故曰九朽,继以淡墨一描而成,故曰一罢,罢者毕也。纯独不假乎此,落笔便成,而气韵生动。每谓人曰:“书、画同一关捩,善书者又岂先朽而后书邪?”有石鼎联句图传于世。《画继、后村题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