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诗词古文>萧至忠生平

萧至忠生平介绍

萧至忠(?-713年),兰陵(今山东兰陵)人,唐朝宰相,秘书少监萧德言曾孙。萧至忠出身兰陵萧氏皇舅房,早年曾任畿尉,后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因依附武三思被擢升为御史中丞,改任吏部侍郎。景龙元年(707年),萧至忠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景龙三年(709年),升任侍中,依附于皇后韦氏。唐隆政变后,萧至忠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刑部尚书、中书令,封酂国公。开元元年(713年),萧至忠与太平公主图谋不轨,意欲作乱,结果事情泄露。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萧至忠伏诛。>>查看萧至忠的诗词古文

轶事典故

萧至忠担任御史时,御史大夫李承嘉曾为诸御史道:“弹劾大臣不先向大夫请示,这合乎道理吗?”众人都不敢回答,只有萧至忠道:“依据惯例,御史台没有长官。御史,是皇帝的耳目,可以各自独立地弹劾,互相不必请示。如果弹劾要先向御史大夫请示,那么,弹劾御史大夫又该向谁请示呢?”李承嘉大惭,无言以对。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萧至忠早年曾在伊阙县、洛阳县担任县尉,后改任监察御史。704年(长安四年),萧至忠因弹劾宰相苏味道赃贪,被越级擢升为吏部员外郎。

  705年(神龙元年),萧至忠因依附梁王武三思,升任御史中丞。后来,萧至忠又弹劾祝钦明、窦希玠与李承嘉,改任吏部侍郎,仍兼御史中丞。

担任宰相
  707年(景龙元年),太子李重俊发动兵变,诛杀武三思,但最终兵败被杀。宰相宗楚客趁机诬陷相王李旦也参与兵变,唐中宗便命萧至忠审理。萧至忠哭诉道:“此前,天后欲立相王为太子,相王数日不食,请求让于陛下,其德行天下皆知。如今陛下贵为天子,怎么容不下一个弟弟呢?而要信人谗言。”唐中宗这才作罢。不久,萧至忠担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

  709年(景龙三年),萧至忠升任侍中,监修国史,不久又改任中书令。当时,宰相宗楚客、纪处讷结党营私,韦巨源、杨再思、李峤只求自保,无所匡正。萧至忠起初坚守本职,受到时人的尊重,后来也依附于韦氏,将女儿嫁给韦皇后的表弟,甚至为死去的女儿与韦后的弟弟结冥婚。

依附太平
  710年(景云元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不久,相王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萧至忠被贬为晋州刺史。当时,太平公主权倾朝野,萧至忠便主动投靠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认为萧至忠的儿子在唐隆政变中遇害,他一定会心存怨望,可以帮助自己,便把他召回京师,任命为刑部尚书、中书令,封酂国公。

  对于萧至忠依附太平公主的行为,很多人都进行反对。萧至忠的妹夫华州刺史蒋钦绪曾对他道:“凭您的才学,何必担心日后不能飞黄腾达!最好不要作非分之想,钻营求官。”萧至忠不听。蒋钦绪叹道:“萧家九代卿族,至此一朝族灭,实在是可悲呀!”后来,萧至忠从公主府中出来,恰巧遇到宋璟。宋璟道:“这不是我对您所期望的。”萧至忠讪笑道:“宋生说得很对!”说完便催马离去。

政变伏诛
  712年(先天元年),唐睿宗禅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713年(开元元年),太平公主与萧至忠、窦怀贞、岑羲、崔湜、薛稷等人密谋废立,决定在七月四日发动兵变,由常元楷、李慈率羽林军闯入武德殿,萧至忠则与窦怀贞、岑羲在南衙举兵响应。不料唐玄宗提前得知消息,抢先平息兵变。萧至忠逃入南山,数日后被捕伏诛,家财也被抄没。

  萧至忠虽因谋反被杀,唐玄宗对他仍很欣赏。后来,唐玄宗任命源乾曜为宰相,对高力士道:“你知道我为什么提拔源乾曜吗?我觉得他很像萧至忠。”高力士问道:“萧至忠不是辜负了陛下吗?”唐玄宗道:“萧至忠是治国之才,只是晚年做了错事而已,他起初不是非常贤能吗?”

猜你喜欢

  • 甄宓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又称甄夫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之生母。曹叡即位后追尊甄氏为文昭皇后。

  • 吴丹

    吴丹(744-825),唐常州晋陵人,字真存。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正字。累历协律郎、殿中侍御史等职。宪宗元和五年,迁太子舍人。穆宗长庆二年,以驾部郎中充宣慰副使,随韩愈赴镇州宣慰王庭凑。使还,拜谏议大夫。官至谏议大夫。能诗。

  • 性空

    中唐时禅僧。嗣百丈怀海。后住潭州石霜山。《景德传灯录》卷九有传,并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汪仲阳

    宪宗元和间人。光绪《上虞县志》卷三七收其元和二年(807)在越州上虞县所作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杨徽之

    杨徽之(921~1000)宋代官员、宋初第一代诗人中的佼佼者。字仲猷,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后周显德二年举进士甲科,起家校书郎,集贤校理,累官右拾遗。因文才出众,曾奉诏参与编辑《文苑英华》,负责诗歌部分。真宗时官至翰林待读学士。为人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恶非道以干进者,后患足疾而卒,谥文庄。

  • 吕中孚

    金冀州南宫人,字信臣。工诗。有《清漳集》。

  • 杨梓

    杨梓(1260~1327)元代戏曲家。海盐澉浦(今渐江海盐)人。

  • 陵希惠

    希惠字季和,宛陵人。

  • 卓梦华

    卓梦华,清康熙年间(1662~1736)凤山县生员。似卓梦采兄弟,待考。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