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十六风

三十六风

病名。见《解围元薮》卷一。分风病为三十六型,故名三十六风,包括疠风在内。

猜你喜欢

  • 四肢倦怠

    证名。指手足无力,懒于动作。《世医得效方·身疼》:“男子妇人气血劳伤,四肢倦怠,肌体羸瘦,骨节烦疼。”多由脾胃虚弱,不能温润四肢所致。可见于内伤劳倦、脾虚久泻等证。治宜人参黄芪散等方。

  • 撞红

    见《妇科易知》。指男女性交时,妇女月经适至,俗称撞红。

  • 乾疽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生于肩之前廉(肩峰前侧)的无头疽,属大肠经。证治见肩疽条。

  • 胡桐碱

    见《本草纲目》。为胡桐泪之别名,详该条。

  • 新感引动伏邪

    详新感条。

  • 成安郎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其职位在大夫之下,官阶从七品,系以原军器库之副使改任本职。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 土萸肉

    见《闽东本草》。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

  • 大正气汤

    见《赤水玄珠》卷五。即大正气散,见该条。

  • 药性摘录

    见六种新编条。

  • 蛔结痧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蛔结痧,痧毒攻胃故蛔死,入于大肠与宿粪相结,腹中大痛,是为蛔结。又有痧毒入胃,胃必热胀之极,蛔不能存,因而上涌,乘吐而出;或蛔结腹痛,不大便,或入大肠由大便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