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参见六律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牛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常以巫术治病,善治外症。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因脾胃损伤,饮食益减,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治宜补脾胃,养气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
证名,见《华氏中藏经·论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治》。结,指邪气结聚,亦有作急结解。小腹结痛,可见于下焦多种疾患,如瘀结膀胱,寒凝下焦,滞积肠腑及邪气入肾与血室等。
见《本草纲目》。为蜡梅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棒棒木,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方考》卷五。指因情志不舒,肝气失于疏泄所致的胁痛。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饮食减少,疼痛部位走窜不定,时痛时歇,得暖气则痛胀见宽,如情绪波动其痛加剧,多见弦脉。治宜疏肝理气为主,如严氏
病证名。见《洞天奥旨》卷十二。即瘙疳。见该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火廓。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