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海芋之别名,详该条。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即滑胎。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K12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位于锁骨下缘,距胸正中线2寸处。布有锁骨上神经的前支,并有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通过。主治咳嗽,气喘,呕吐,不嗜食,胸痛等。斜刺0.3~0.5寸,
出《本草纲目》。为谷芽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宗撮精、折肱漫录合刊条。
见《本草推陈》。即旱芹。详该条。
书名。4卷。清·陶承熹、王承勋辑。刊于1759年。本书为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汇编而成。卷1~2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3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4为妇科、儿科验方
见《外科启玄》卷二。妇女分娩之后,多气血亏虚,若患疮疡,宜内托之法扶正驱邪,使营卫通行,毒邪消散为妥。
用钢质制成的小刀,柄长1~2寸,刀口倾斜如眉,故名。专用于割治放血。
元代医官职称。医学提举司主管官员之一,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从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