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属产后下利范畴。参见产后下利条。
①病名。因劳损伤肝所引起的虚损之症。《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太平圣惠方·治肝劳诸方》:“治肝劳虚热,两目赤涩,烦闷宛转,热气壅滞,胸
足少阳胆经之简称。见该条。
见《四川常见中草药》。即向日葵根,详该条。
见《医学入门》。为皂角刺之简称,详该条。
见《安徽药材》。为银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骶椎和尾骨伤折。见《伤科补要》卷二。又名尻骨伤。由跌打、压撞所伤。局部肿胀、疼痛,压之加剧,行走、坐卧受限,尤其不能仰卧及翻身。治宜手法复位,予以固定。余治法参见背脊骨折条。
病证名。下利而致体虚消瘦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肠胃虚弱,受风冷则下利,利断之后,脾胃尚虚,谷气犹少,不能营气血,故虚羸也。”多见于婴儿素体脾胃虚弱,营养不良,气血亏虚者。症见下痢黄白粘胨,
厥阴病证型之一。包括阳虚寒厥和血虚寒厥。详厥阴病条。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