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炙散

内炙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方。茴香、藿香丁香皮、熟地黄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炙甘草山药当归白术白芷各八两,藁本、炮姜、川芎黄芪各二两,木香一两,陈皮(去白)四两,白芍药十两。为细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艾叶一团,水煎,食前空腹热服,或温酒调下。治妇人崩漏虚惫,腹胁痛,腰疼气逆呕吐;寒冷结聚,月经不调,块硬刺痛;肠鸣泻痢,气满坚胀;频产血衰,颜色青黄;或下血堕胎,头疼脑晕,体虚多汗恶露不净,恶血上心,闷绝昏迷手足逆冷等症;并治男子虚冷气利,心腹疼痛。若产后下血过多,加蒲黄;恶露不快,加当归、红花水泻,加肉豆蔻末;呕吐,加藿香、生姜;上热下冷,加荆芥

猜你喜欢

  • 产后脚气

    病名。《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一:“产后脚气。因元气内虚,六淫外侵所致。其状发热瞀闷,搐掣惊悸,心烦呕吐气上。用小续命汤治之。”

  • 刺法论篇

    《素问》遗篇篇名。本篇主要论述五运六气的升降失常与疾病产生和疫疠流行的关系。并列举出刺法、吐法、浴法、药法等防治方法。而最重要的,是提出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及“复本”、“归宗”等基本观点。本文着

  • 十四经穴

    穴位分类名。指十四经脉所属的穴位,简称经穴。穴位分经,《黄帝内经》中有分散记述,及至《针灸甲乙经》已较系统,载有双穴300,单穴49,合计349穴。到清代《针灸逢源》,经穴的数字已达361穴。现仍以此

  • 肺死脏

    肺脏真气已绝的脉象。浮取虚,按之如葱管中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肺死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 水桐树

    见《天津医学通讯》(6)1,1971。为喜树之别名,详该条。

  • 手心

    ①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鬼魅灸入发一寸百壮,又灸间使、手心各五十壮。”《千金翼方》称:“灸黄法,手心中灸七壮。”近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谓此穴位于手掌正中央。主治黄疸,百日咳,小儿疳疾,亦治

  • 气下

    指气机失常而主要表现为下陷不能正常上升的病理状态。为《内经》九种气机逆乱病证之一。《素问·举痛论》:“恐则气下。”可由于惊恐伤肾以致下元虚衰,升腾无力而致,亦常由于脾气虚弱,中气升举无力而致,临床常见

  • 烦满

    证名。见《素问·热论》。指心烦而胸中闷满。多由邪热内盛,或痰瘀阻滞,或留饮、瘀血内停所致。可见于多种病证,如伤寒、肺痹、癫狂。

  • 五败

    ①虚劳五种坏证。手足肿无交纹者心败,唇反无纹者肺败,面黑有疮者肝败,阴肿囊缩者肾败,脐突肿满者脾败。另说:谵妄失伦者心败;音哑气促者肺败;肌肉尽脱者脾败;筋骨痛甚者肝败;泄泻不止者肾败。②麻风病五种重

  • 浸淫

    扩展、流溢或蔓延。《素问·气交变大论》:“身热骨痛,而为浸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