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闷乱烦热之状。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参见闷瞀条。
病证名。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指髋关节后脱位。详胯骨出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盘龙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为笔仔草之别名,详该条。
养生学著作。宋·陈直撰。1卷。约成书于11世纪中。本书重点记述老年人的防病理论与方法,四时摄养的措施以及对老年疾病的食物疗法。全书共15篇。所录的一些四时通用的老人药方以及食疗药方,大多用法简便,切于
舌的边缘。属肝胆。色赤为肝胆有热,有瘀点多主内有蓄瘀。
与囟、顖通。详囟条。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生。字心源。南城(今江西南城)人。著有《医彀》一书。
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挢是举起、翘起和矫正的意思,引即导引。指按摩和导引法。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挢,……谓为按摩之法,夭挢引身,如熊顾鸟伸也。”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外感眩晕》。为湿气内逆,寒气不行,太阳上留之证。证见恶寒无热,鼻塞声重,身重体疼,无汗拘紧,头目旋晕,脉迟缓等。治宜温化寒湿。用羌活胜湿汤合术附汤、芎术除眩汤、三因芎辛汤等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