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素问·疏五过论》:“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后世沿用脱营之名,而所指不尽相同。①指因情志所伤而成的一种虚劳证。《圣济总录》卷九十一:“脱营之病,虚劳之类也。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腑会太仓。”所指即中脘穴。中脘为胃之募穴,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故云腑会太仑。凡六腑之病皆可酌情针灸此穴。
即胆热。详该条。
痰证之一。因阴虚火旺所致。《不居集》卷十七:“阴火痰:面有红光者,乃阴火上炎,又当用滋阴药。”方用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等。参痰证条。
针灸著作。一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1601年。杨氏在早年撰写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已佚)一书基础上,进一步汇集了多种针灸文献编成。卷1摘录了《内经》、《难经》等书的针灸
见《本草纲目》。即朴硝,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合萌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又名拨络法、弹拨法、抻法。用手指按于穴位上,适当用力来回拨动。能解痉止痛,对松解软组织粘连有一定的作用。
【介绍】:宋代医家。著《黄帝八十一难经注释》1卷,已佚。
《普济本事方》卷十方。厚朴(姜汁炙)、白术、天麻、硫黄各半两,全蝎(去毒)、防风、人参、肉桂各一分。为细末,酒浸、蒸饼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米汤送下。治小儿慢脾风,因吐利后虚困昏睡,欲生风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