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胎前阴门肿。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西番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滴水珠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蒲棒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位于丹田处的痈。《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丹田隐隐而痛者,三瞧疽也。上肉微起者,三膲痈也。”由湿热遇寒凝结而成。证为寒热往来,二便秘涩。治法见小肠痈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忍冬藤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泻下粪便色黄如糜糊状。《灵枢·师传》:“肠中热则出黄如糜。”参见热泻条。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浆水,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明时攻要伤寒论》3卷,已佚。
医案著作。2卷。清·陈匊生撰于1897年。作者强调按证论治。案中重辨证、审脉和病人的体质因素。记述颇详,夹叙夹议,医理与治案结合较好。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