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又名神祟疼痛。本证眼外观无红赤肿胀,突然疼痛,如针刺如火灼,时作时止。《银海精微》:“痛如神祟,旧无根基,只因痛甚怪异,或日痛而夜愈,或夜痛而日愈,如艾之灸,针之刺,忽来忽往,无踪无迹,号曰痛如
即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见该条。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又名逆顺障证。古人认为:翳从上方向下蔓延者为顺,反之为逆。病因多属风热侵袭,脉络瘀滞。症见赤脉翳从黑睛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四周向中央侵犯,涩痛羞明,视昏多泪。严重者,可遮
【生卒】:八世纪【介绍】:唐代本草学家。四明(今浙江省鄞县)人。他鉴于《新修本草》以及前代的本草书籍遗漏药物很多,为把遗漏的药物汇集成册,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总结劳动人民在同疾病作斗争中创造的用药经
经外奇穴名。所指有二:①出《针灸集成》。即百虫窠,见该条。②《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委中者,血郄也。”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头眩》。又称晨晕、晨运。指眩晕常发生在清晨者。多因阳虚及痰浊固结所致。详阳虚眩晕、湿痰眩晕等条。
怀孕期中,有些药物可能引起流产或损害母子,一般不得使用或慎用,称妊娠药忌。大致有以下几类:1)植物药类:①毒草类:乌头、附子、天雄、侧子、野葛、羊踯躅、南星、半夏、大戟、芫花、常山。②破血药类:牛膝、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买麻藤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有邪有滞的痞症。多由湿浊内阻,寒滞脾胃,痰食内结,或肝气郁遏或外邪内恋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症见胃脘痞塞满闷,伴有呕逆,大便秘结,甚则疼痛不能饮食。治宜调气
【介绍】:明代官吏。字敏卿,号元成。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曾任按察使等官职。著述不少,在医学方面,有《上池杂说》一卷、《众妙仙方》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