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回阳玉龙散

猜你喜欢

  • 骨羡疮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六。由风热郁滞肌肤所致。其症生于背部神堂穴、膈关及膈俞穴处。初起皮肤瘙痒剧烈,继起燎浆水泡,搔破后溃烂见骨。治宜托里解毒。内服加味补血汤,外敷太极黑铅膏。

  • 古与府通。有聚集、府库之意。古人把人体内部一些传化水谷的器官,统称六府,以别于藏精气的五脏。参见六腑条。

  • 痞根

    经外奇穴名。出《医经小学》。位于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处(《医学入门》)。另说在“十二椎下旁开三寸半”(《医宗金鉴》);“第十一胸椎之下两侧,相去三寸半”(《中国针灸学》)。主治痞块。艾炷

  • 手阴阳

    出《素问·血气形志篇》。指循行经过上肢的六条经脉,包括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

  • 结者散之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结聚之证要使其消散。例如痰热互结心下,胸脘痞满、按之则痛,宜小陷胸汤以宽胸散结;又如瘿瘤、瘰疬,须用软坚散结法以散之。

  • 摄法

    ①刺法名。指入针后,以指甲在针刺穴位所在经络上下进行按捏的方法。《针经指南》:“摄者,下针如气涩滞,随经络上用大指甲上下切,其气血自得通行也。”《针灸问对》:“下针之时,气或涩滞,用大指、食指、中指三

  • 刘文泰

    【介绍】:明医官。贯里不详。宪宗时任太医院院使,因投剂乖方,致损宪宗,遭大臣参劾,降为承德郎太医院院判。弘治六年(1493)因弹劾王恕又降为御医。公元1503年奉孝宗命任总裁修本草,两年后成《本草品汇

  • 手睁手腕骨出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六。即桡腕关节脱位之畸形较著者。详手掌根出臼条。

  • 鸡冠痔

    病名。痔的一种。《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此痔形似鸡冠,硬而赤肿作痛,搔破后则出血流水”。治宜铜绿、乳香、没药、威灵仙、寒水石(煅)各五钱,甘石一钱,胆矾三钱,海螵蛸五钱,为细末,以猪胆汁调匀搽之。

  • 足心痛

    证名。《张氏医通》卷五:“足心痛。足心及踝骨热疼者,为肾虚湿著,命门火不归经,肾著汤,下八味丸。肥人多湿痰流注,足心作痛,但久坐卧,起则痛甚,行动则缓,宜肾著汤合二妙散。”参见脚心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