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补评注温病条辨
见温病条辨条。
见温病条辨条。
见《安徽中草药》。即向日葵茎髓,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蒲公英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清·钱文骥辑于1903年。钱氏按《温病条辨》原本次序,将温病诸证证治方药编成韵语歌括,便于读者学习。1954年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排印本。
病证名。《千金要方》卷五上:“小儿病风瘙,痒痛如疥,搔之汁出,遍身,如麻豆粒,年年喜发,面目虚浮,手足干枯,毛发细黄,及肌肤不光泽,鼻气不利,此少时热盛极,体当风,风热相搏所得也。”参见小儿风疾瘾疹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涌泉疽焮肿有痒感者。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即湿气。因湿性重浊粘腻,每于病位停留滞着,阻碍阳气的活动,故名。
病证名。《瘴疟指南》卷上:“瘴疟形状,……以有寒有热者为寒瘴。”即冷瘴,详该条。
见《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为黄蓬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纪天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