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义
宋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内容之一。其方法系由教授出题,由被考者根据记忆进行笔答。
宋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内容之一。其方法系由教授出题,由被考者根据记忆进行笔答。
《温病条辨》卷二方。金银花五钱,连翘三钱,甘草一钱,麦门冬、生地黄各四钱。水煎服。治阳明温病下后,无汗脉浮者。
见《圣济总录》卷七十。指鼻出血经久不愈。《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鼻衄,由热乘血气也。肝藏血,肺主气,开窍于鼻。劳损藏府,血气生热,血得热则流散妄行,随气发于鼻者名为鼻衄。藏虚不复,劳热停积,故衄经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淡安。江苏长洲人。为名医顾雨田之弟子,辑有《奇病录》(1840年刊行)、《心太平轩医案》(1912年刊行)等书。
推拿穴位。出周于蕃《推拿仙术》。《厘正按摩要术·立法》:“走马在琵琶下,斗肘之上,以大指按之,发汗。”
五膈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心腹胀满,咳嗽,气逆,腹下若冷,雷鸣绕脐,痛不能食,名曰恐膈。”参见五膈条。
指平素多汗、易出汗的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证名。指足及小腿浮肿。《素问·脉要精微论》:“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耎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胻肿,若水状也。胻,与胫同。参见胫肿、脚肿、水肿各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少泽穴,见该条。
【介绍】:清代官吏兼医家。善化(今湖南长沙)人。注重验方治病,广求博搜,于道光年间编成《验方新编》,刊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