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薛福原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莙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木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KI4。出《灵枢·经脉》。属足少阴肾经。足少阴之络穴。位于内踝后下方,当跟腱内侧缘与跟骨的交角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支,并有胫后动脉的跟骨内侧支通过。主治咽痛,气喘,咳血
指若干肌腱的集合处。《素问·痿论》:“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参见宗筋条。
【介绍】:见吴文炳条。
出《药性论》。为火麻仁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即米疽。见该条。《刘涓子治痈神仙遗论》作内疚疽。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卤地菊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痟通“消”。见《世医得效方》卷六。即消渴,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