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屠时举

屠时举

【介绍】:

屠鹏条。

猜你喜欢

  • 风寒胁痛

    病证名。指因感受风寒而致的胁肋疼痛。见《东医宝鉴》卷三。《类证治裁·胁痛》:“风寒者,外感之邪,留著胁下,小柴胡汤加桔梗、枳壳。”参见外感胁痛、感冒胁痛条。

  • 腰酸

    证名。指腰部酸楚不适的感觉。多因肾虚所致。《张氏医通·诸痛门》:“腰酸悉属房劳肾虚,惟有峻补。”方用青娥丸、六味丸、八味丸加减。然腰酸与腰痛有相似之处,且常可酸痛并见,也有虚实寒热之别。参腰痛条。

  • 蠡(lí 礼)牛

    出《药性论》。为蜗牛之别名,详该条。

  • 产后两胁胀痛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产后胁痛。详该条。

  • 滚痢

    八痢之一。即曩痢,详该条。

  • 临产六字真言

    出亟斋居士《达生篇》。即“睡,忍痛,慢临盆”。古人以此六字概述临产时应注意事项。

  • 外感吐酸水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指素有湿热郁结、复冒外寒所致的吐酸症。症见发热,呕吐酸水,甚则酸水浸渍胃脘,不胜苦楚,吐出酸水令牙关酸涩不能合,脉多带弦。属本热标寒之症,不宜骤进苦寒,而当辛散。脉弦数者,

  • 脏气清灵

    小儿生理特点之一。指小儿五脏气机轻清灵活,患病后若病邪能够及时除去,则易趋康复。《景岳全书·小儿则》:“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确得其本而摄取之,一药可愈。”

  • 体表部位名。前胸部两侧的肌肉隆起处,相当于胸大肌的部位。《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上引缺盆、膺、乳……。”

  • 伤热乳

    指热乳伤胃而致的吐泻。《幼科发挥》:“伤热乳者,物出热,面赤唇燥者是也。”临床多伴有四肢温,口渴等。治以清利和胃为主,宜六一散,煨生姜煎汤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