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疡医准绳》卷三。即眉疽,见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泽泻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多由风痰热毒,郁于肝肺上薰咽喉所致。症见喉中肿痛,色紫而呼吸不利。治宜疏风清热、祛痰利咽。用六味汤加丹皮、赤芍、黄芩、银花、连翘等。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熟地黄一斤,肉苁蓉(酒浸)、麦门冬、牛膝(酒浸)、五味子、巴戟天、炙甘草各八两,茯神(去木)、炮姜各五两,杜仲三两(姜汁淹,炒断)。为末,每服二钱,空腹温酒送下,日二、三次
出《新修本草》。即香蒲,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即咳嗽兼气喘之症。又名咳逆上气。参见肩息咳、咳逆上气条。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伤寒指南论》1卷,已佚。
指第三胸椎。《素问·刺热篇》:“三椎下间主胸中热。”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黑水凝翳内障。见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鸡内金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