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幼幼集成

幼幼集成

儿科著作。6卷。清·陈复正撰。刊于1750年。书中整理辑录了古代儿科学的一些主要内容。卷1论小儿赋禀、诊法初生儿疾病的防治等;卷2~4分述儿科多种病证(包括内科杂证及外科疮疡),每病除辨证立法外,并附有正方、验方外治法等;卷5~6为作者删订《万氏痘麻》的各种歌赋170余首,附方130余则。作者还对指纹的临床意义,惊风和伤寒痉病,杂病诸搐等证治的鉴别,儿科用药特别是寒凉药的应用等理论问题,阐述了个人见解。建国后有排印本。

猜你喜欢

  • 药物剂型之一。依方精制的成药,一般为粉末状或颗粒状。分内服和外用两种。外用的多含有汞硫等矿物药,经过加工升华或熔化提炼而成的制剂,为粉末状,如白降丹、红升丹等。内服的有紫雪丹、至宝丹、玉枢丹(一名紫金

  • 老鸹头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 草蔻

    见《本草从新》。为草豆蔻之简称,详该条。

  • 怔忡

    病名。①指心悸之重症,又名心忪、忪悸。《素问玄机原病式》:“心胸躁动,谓之怔忡。”《医碥》卷四:“悸即怔忡。悸者,心筑筑惕惕然动而不安,俗名心跳。”详虚损怔忡、阴火怔忡、气郁怔忡、痰火怔忡等条。②指心

  • 痈疽神秘灸经

    书名。又名《痈疽神妙灸经》。元·胡元庆撰。1卷。撰年不详,后经明·薛己校补。是一部用灸法治疗外科痈疽病的专书。分论十四经脉中治痈疽的主要腧穴及其灸治方法,并附插图。后有《看内痈疽诀法》一文。书中收载了

  • 麻子丁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一。患处肉上起头,大如黍米,色稍黑,四边微赤多痒,治见疗疮条。

  • 阳胜则阴病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指阳热,阴指阴液。谓阳热偏胜,必消耗阴液,而出现各种伤律、伤阴的病证。

  • 实喘

    指气喘由于邪气盛实者。多因六淫外袭,痰火郁热,水饮凌肺,使肺气壅阻,肃降无权,气道不利而致。一般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呼吸气粗等。《景岳全书·杂证谟》:“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气长而有余,……胸胀、

  • 医学精要

    儿科著作。8卷。清·黄岩撰。约成书于1800年。卷1~5首论儿科用药、诊法及灯火燋法,其次分述儿科的多种杂病;卷6~8专论痘科及麻科,其中除作者本人的见解和医案外,还摘录了历代文献中的一些资料。

  • 医林纂要探源

    综合性医书。10卷,清·汪绂辑于1758年。作者集诸家医书分类编辑而成。卷1医源,共47条,阐述阴阳五行,脏腑部位功能,脉象;卷2~3分析药性680余味;卷4~10选辑方剂630余首,以张仲景、李东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