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幼科铁镜

幼科铁镜

书名。6卷(又有2卷本)。清·夏鼎撰。刊于1695年。卷1主要论述小儿科医生应注意的事项和推拿疗法的具体应用;卷2论面部望诊初生儿疾病;卷3为惊痫诸症;卷4麻疹伤寒、疟、痢诸病;卷5为儿科其他杂症;卷6为儿科药性赋及主要药方。本书对儿科的推拿疗法颇为重视,并阐述了作者本人的经验与见解;对于指纹望诊和惊病的各种名目等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解放后有排印本。

猜你喜欢

  • 风黄疸

    古病名。《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夫风湿在于府藏,与热气相搏,便发于黄,即小便或赤或白,好卧而心振,面虚黑,名为风黄疸。”参见黄疸有关条。

  • 胆惊

    脏腑惊证之一。出《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 疳热流注

    病证名。指小儿身患疳疾,潮热生疮,发歇无已的证候。治宜清热消疳,用猪肚黄连丸(《证治准绳》:猪肚,解黄连)。

  • 痘科切要

    见医学切要全集条。

  • 槟榔皮

    见《本草经疏》。为大腹皮之别名,详该条。

  • 疮疡辨痛

    见《外科启玄》卷一。用以判断疮疡的深浅、轻重、虚实。罹患疮疡后,由于病邪内蕴,气血瘀滞,经络阻塞不通,而发生疼痛。临证须辨痛的性质:轻痛者浅在皮肤肌肉,常先肿而后痛;重痛者深在筋骨,常先痛而后肿;痛而

  • 缠舌喉风

    病名。见《医学心悟》卷四。多由风热邪毒壅塞心肺二经所致。症见舌根肿硬,两旁糜烂。《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受风热湿毒,或因风劳酒色而起。下颏俱肿,口噤舌卷肿大,上有筋如蚯蚓之状,生黄刺白胎,如咬牙不

  • 气俞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京门,见该条。

  • 柔风

    古病名。指气血虚而风邪入中,表现为四肢缓弱,腹里拘急的一种疾患。《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血气俱虚,风邪并入,在于阳则皮肤缓,在于阴则腹里急。柔风之状,四肢不能收,里急不能仰。”治宜独活葛根汤等方。

  • 痘花眼

    病名。见佚名《广勤轩遗稿》。系痘疮入眼之俗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