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指外口位于会阴部的肛漏。即海底漏的别名。
见《药物生产辨》。为菊花药材之一种,详菊花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即倒产。详该条。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二十九号升象方。苏木二两,白蒺藜、红花、玄胡索、桃仁各一两,独活三钱,五灵脂七钱,降香、姜黄、赤芍药各六钱,大黄五钱,乌药、三棱、莪术、陈皮、青皮、皂角刺、香附(酒炒)各四钱。
出《食疗本草》。即鸽,详该条。
出《独行方》。为合欢皮之别名。详该条。
①病名。《外科启玄》卷七:“时时下鲜血不止是也。”又名热漏。即漏症并发明显下血者。②即经漏。详该条。
见《外科大成》卷二。即内消退管丸,见该条。
见《本草蒙筌》。即丁香,详该条。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常由肝肾虚热,复感风邪所致。小儿患此,多属实热眼疳。证见“风轮上浮起一翳,黑而圆,其高低大小不等,状如蟹睛”(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目赤羞明,痛极难睁。治法:虚热挟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