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耳后筋纹诊痘法。见《丹台玉案》六卷。耳后筋纹淡红为吉,若紫黑青白为凶。耳后红筋一条,无枝叶主心经痘;耳边紫黑鱼刺形主肝经痘;耳后苍筋主痘稀、脾经痘;耳后淡白乱如蔴,将来必主脾经痘。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食疗著作。①4卷。清·柴裔撰。刊于1741年。本书集常用食品468种,分水、谷、菜、草、木、石、果、禽、兽、鳞、鱼、介、虫、人等14部。各物明其性味,别其功治,多辑自前人著述。末附《食物金镜》一篇。②
①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南沙参之处方名。②见《本草从新》。为荠苨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证名。恶阻症型之一。平素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聚湿成痰,孕后经血壅闭,冲脉之气上逆,痰饮随逆气上冲所致。症见恶心,呕吐痰涎,胸满不食等。治宜豁痰降逆。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橡实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脐痈。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脑户,见该条。
见《中国药用真菌》。为树舌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中药材手册》。即青风藤。②见《江西中药》。为爬山虎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