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刺楸树皮之别名,详该条。
同足底。详该条。
即化燥。见该条。
行气法之一。指用捻转的手法来控制针感传导方向的方法。金·窦汉卿《金针赋》:“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据针灸临床实践,捻转的手法虽可促使针感的产生和加强传导,但对针感传导方向的影响似无
民族医方书。于庆祥著。载方剂277个。按主治功能分为赫依气、希日内热、巴达干病、热病、瘟疫等21类。并介绍了每个方剂的药物组成、功能主治。1986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见《南越笔记》。为石花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伤寒发微论条。
病名。见清抄本《外科或问》(著人未详)。即瘰疬。详该条。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孩儿草之别名,详该条。
人体部位名。亦称丛毛、聚毛。生于足大趾背面爪甲后皮肤上者。《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还贯爪甲,出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