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骨。髓藏于骨,故名。《素问·脉要精微论》:“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鬼灯笼之别名,详该条。
指疾病的发生及其发展变化的机理。包括病因、病位、证候、脏腑气血虚实的变化及其机理。《素问·至真要大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又“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参见病机十九条条。
①体表部位,参见阙条。②经外穴名。见《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布有滑车上神经的睑上支,两侧有额内侧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头痛,眩晕,感冒,目痛,鼻衄,失眠,小儿急、慢惊风,产后血晕;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由血热为外寒所束,血瘀凝结而成。其证肿如高埂,长若鱼形,色紫作痛。治宜用砭法,兼用二黄散香油调敷,内治参见委中毒条。
证名。指肌表有发热感觉。见《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外邪侵袭,阳明经脉受病。《景岳全书·伤寒典》:“阳明经病,为身热,目疼,鼻干,不眠,脉洪而长,以阳明主肌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为此证
①闭眼。《灵枢·寒热病》:“阴气盛则瞑目。”②古义与眠通。《灵枢·营卫生会》:“壮者之气血盛,……故昼精而夜瞑。”
病名。见《喉科秘钥》。多由心火上炎致上腭生疔,疼痛甚剧,饮食吞咽有碍,身发寒热等。《喉科秘旨》卷上:“疼而微白蚂蝗疔,腭上生来韭菜形,内不肿兮发寒热,速宜针刺自然平。”治宜解毒泻火。用黄连解毒汤、三黄
【介绍】:见严景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三。因阳气不足,清阳不能升达头部所致。《医略六书·眩晕》:“元阳寒冷,真火不归,眩晕,躁扰,此虚羸人多阳虚眩晕。”症见头晕头痛,恶寒,耳鸣耳聋;或眩晕欲倒,气短自汗,手足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