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妇科指归》:“胎前胃痛不能忍者,多因肝气不调,胎气不顺,只可轻轻为之止痛。用乌梅一个煎汤,摩干佛手5、6分,服二、三次。”
见《湖南药物志》。.为及己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穴位。出《小儿推拿广意》。位于肩前方。《厘正按摩要术·立法·按法》:“琵琶在肩井下,以大指按之,能益精神。”
病名。指食积或痰而致气上逆所引起的咳嗽。《丹溪心法·咳嗽》:“食积痰作嗽,发热者,半夏、南星为君,瓜蒌、罗卜子为臣,青黛、石碱为使。”《明医杂著》卷二:“食积成痰,痰气上升,以致咳嗽,只治其痰,消其积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四。即带下三十六疾。详该条。
参见高憩云外科十种条。
证名。出《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肺经津气不足而致的喘急。小儿虚喘的发生,多由元气不足,或因病后体虚,或因久咳不止,以致肺气虚弱,不能清肃下降所致。症见喘而呼吸短促,痰声低微,面色白,额上有汗,
民族医书。罗秉芬等编译。全书收载编号为P.T.1057号、P.T.127号、P.T.1044号和India Office56卷57号的四篇吐蕃时期藏文藏医学文献。其中两篇是医方汇编,另两篇介绍火灸疗法
病证名。后世亦称正头痛。《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东医宝鉴·外形篇》:“足太阳之脉,上额交巅,直入络脑,别下项。其病冲头痛,目似
出《本草拾遗》。为骨碎补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