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振慄

振慄

证名。指身体畏寒而颤抖。①多因虚寒热郁所致。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慄癃闭。”张志聪注:民病嗌塞,振慄诸证,皆悉燥热之气而为病也。”《伤寒广要》卷三:“振近战也,而轻者为战矣。战为正与邪争,争则为鼓慄而战,振但虚而不至争,故止耸动而振也。下后复发汗振寒者,谓其表里俱虚也。亡血家发汗,则寒慄而振者,谓其血气俱虚也。”参见振颤、战慄条。②是邪正交争激烈的表现。《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慄,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

猜你喜欢

  • 济世良方合编

    书名。清·周其芬辑,莹轩补辑。7卷(包括卷首1卷)。刊于1845年。本书选辑多种医书中的验方和成药,选方颇多,但其中杂有某些涉及宗教迷信的论述。作者另有《济世良方补遗》4卷,除补辑验方外,并录有《慈幼

  • 阴风障

    病证名。“此症世呼鸡盲,一名雀目。本科曰阴风障,至晚不见,晓则复明”(清·郑学礼《目科正宗》卷六)。详雀目条。

  • 苏学士方

    见苏沈良方条。

  • 拖地莲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黄毛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 膻中发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四。即膻中疽。见该条。

  • 名医传

    书名。见《唐书·艺文志》。《宋史》作《历代名医录》。7卷。唐·甘伯宗撰。据《玉海》记载,此书收集“自伏羲至唐,凡一百二十人”。原书已佚,《历代名医蒙求》等书有所引录。

  • 尺泽

    ①经穴名。代号LU5。出《灵枢·本输》。别名鬼受,鬼堂。属手太阴肺经。合(水)穴。位于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处,微屈肘取穴。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和头静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主治咳嗽,

  • 摩眼

    自我推拿方法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即熨目。见该条。

  • 赤膜上冲

    眼科病证。指黑睛下方生赤丝翳膜向上伸展的证候。《眼科统秘》:“眼下赤膜,朦胧上冲,乃是心胃二经之积,风热上攻。”参见赤膜下垂条。

  • 寒热病

    ①《灵枢经》篇名。寒与热是两种相对的症状。本篇着重阐述有关寒、热两种类型的病证及治疗方法,故名。文中介绍了皮寒热、肌寒热、骨寒热以及骨痹、热厥、寒厥等病症和针刺方法。还叙述了四时取穴的常规和中病而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