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正常的、具有生气的火,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阳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少火生气。”
即木香黄连汤作水丸。治证同。见木香黄连汤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伸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7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见《秘传眼科龙木论》。睫毛生于上下眼弦,排列整齐,有屏蔽灰尘及遮障强光的作用。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即游丹。见该条。
见医宗撮精、折肱漫录合刊条。
至,增进之意。属于阳盛、脉搏至数增多一类的脉,如数脉、疾脉之类。《难经·十四难》:“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关元,见该条。
指湿热蕴酿于中焦脾胃及肝胆。湿为重浊粘滞之邪,阻碍气机,与热邪相合,则湿热交困。热因湿阻而难解,湿受热蒸而使阳气更伤。临床表现为热势缠绵、午后热高、身重疲乏、神志昏沉、胸脘痞满、不思饮食、大便粘腻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