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暑瘵

暑瘵

病名。指感受暑热而突然咯血嗽,状似痨瘵的病证。《增订伤暑全书》卷上:“盛暑之月,火能灼金,若不禁辛酒,脾火暴甚,有劳热躁扰,而火动于心肺者,令人咳嗽气喘,骤吐血衄血,头目不清,胸膈烦渴不宁。……宜四物汤黄连解毒汤二陈汤三药内去川芎白芍黄柏,以贝母半夏,加桔梗以抑之,薄荷以散之,麦冬、五味以敛之,自愈。或加童便、藕汁;或黄连香薷饮一二剂亦可,静摄数日,忌酒煎炒自安,是名暑瘵,宜酌而善用焉。或用东垣参苓调中亦妙。”如暑热夹湿,口不渴而苔白滑者,宜用清络饮杏仁苡仁滑石汤主之。参见暑病条。

猜你喜欢

  • 吉谦伯

    【介绍】:见吉之条。

  • 热灼肾阴

    指肾阴液被热邪所消耗的病变。多发生在温病后期。症见低热、手足心灼热、口齿干燥、耳聋,舌光绛干瘦,脉细数或虚数等。

  • 苛痒

    证名。见《疮疡》。泛指顽固性皮肤病的奇痒证候。

  • 刘沫

    【介绍】:宋代儿科医生。字道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撰有儿科专书(疮疹诀》。

  • 时行疫痢

    病名。见《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一。即疫痢。详该条。

  • 脉学术语,见《难经·十四难》。其义有二:①指脉动次数。脉搏动一次称为“一至”,如“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②指“至脉”,详见该条。

  • 上廉

    ①经穴名。代号LI9。出《针灸甲乙经》。《圣济总录》称手上廉。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前臂背面,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距曲池穴3寸处。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深支;桡动脉肌支与头静脉。主治头痛,目眩,肠

  • 陈良佐

    【介绍】:清代医家。字三锡。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与杨璿一起编撰有《伤寒辨摘要》(1784刊行)、《寒温条辨》(1784刊行)等书。

  • 肺疸

    病名。①九疸之一。《外台秘要》卷四:“肺疸,饮少,小便多。”一名膏疸。参见膏疸条。②《辨证奇闻》载述肺疸为肺气虚,失其清肃之令,不能通调水道,以致湿热逗留而发黄者。症见鼻塞不通,头面俱黄,口淡咽干,小

  • 裴逸民

    【介绍】:见裴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