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西中草药》。为五灵脂之简称,详该条。
古病名。见《医学原理》卷六。即录食泻。详该条。
出《摘元方》。为急性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时疫白喉捷要条。
即行气。详该条。
病名。①指耳部脓肿而言,多由肝胃毒火上炎所致。痈生于耳,发于耳门者名耳门痈;发于耳根者名耳根痈。红肿疼痛。《证治准绳·疡医》:“若寒热间作,内外红肿疼痛,日增者为耳痛。”治宜解毒泻火,消肿止痛。用仙方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①“阳胜则阴病”,阳热盛的病证,耗损了阴津,治宜甘寒生津,保存津液;又如温病后期,肝肾阴伤,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手足心热,脉虚
【介绍】:见刘松泉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泽漆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中膂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