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医别录》。为玉竹之别名,详该条。
《类证治裁》卷八方。大黄、黄芩、芒硝(后下)各五钱,炙甘草三钱,乌贼骨二枚,炙皂角一两半。水煎服。十日后再服,瘕即下。治蛇瘕,食饮误中虺毒,成形长而痛者。
证名。指两足有寒冷的感觉。多由阳气虚弱,阴寒下盛所致。《素问·解精微论》:“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素问识》卷八:“阳气不降,阴气不升,故上为目无所见,而下为足寒。”
见医学切要全集条。
出《素问·皮部论》。阳明经之阳络。名害蜚,详该条。
见《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即羊水。
指尾骨。见李瀠《身经通考》。
病证名。指小儿哺露而变生的疳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载其病因为:“小儿乳哺不调,伤于脾胃,脾胃衰弱,不能饮食,血气减损,不荣肌肉”所致。症见骨瘦如柴,呕逆,吐虫,心烦,口渴,傍晚蒸热等。宜先用集圣丸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病名。见朱仁康《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指圆癣之形小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