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得配本草》。为黄柏药材之一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感门》卷二十一。即必胜汤,见该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六。即人参养胃汤,见该条。
出《新修本草》。即香蒲,详该条。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七。即胞衣。详该条。
①病因之一。即热邪。详该条。②证候之一。指外邪引起的发热。
病有标本,治分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例如长期阴虚发热的病人,忽然喉头肿痛,水浆难下。这时阴虚发热是本,喉头肿痛是标;如果喉头肿痛严重,有窒息的危险,便成为主要矛盾,就要先治喉痛的标证,标病解除
见《吉林中草药》。即冰凉花,详该条。
【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代医生。履贯不详。在弘治年间(1488~1505年)任宪宗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杭的侍医。受朱的指示,从古代方书中选择有效方剂,编成《医方选要》、《外科集验方》二书,并刻版印行
病名。小便不利证之一。见《症因脉治》卷四。多由热结脏腑所致。热在肺与胃肠者,小便不利而兼见喘咳面肿,气逆胸满,脉数。宜用清肺饮、黄芩泻白散、黄连枳壳汤、清胃汤等方。热在心与小肠者,小便不利而兼见烦热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