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叶仙桥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即面发毒。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水苦荬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指妇女身体无病,而月经每两月一行者。
脉学著作。9卷。清·王贤撰。刊于1711年。王氏论述脉法,采摭《难经》要旨为提纲,并广引诸家学说,删繁纂要,附述己见以求脉理贯通。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即痘疮。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又名红丝瘤。多因母体蕴热更兼血瘀结滞而成。初生婴儿头部、胸乳间生局限性肿块,色紫微硬,漫肿略疼,或大或小。治宜用针刺破瘤体,后服五福化毒丹,外贴黄连膏。即血管瘤。
即接产。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肝虚雀目内障。详该条。
病证名。出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指痘疮发于特殊部位,如蒙头、抱鼻、锁口、锁项等。详各条。
①指本经。《难经·四十九难》:“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②与奇经相对,即十二经脉。《针经指南·标幽赋》:“正经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