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咳而肠中排出气体者。《素问·咳论》:“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治用芍药甘草汤,清宫丸或桔梗汤加人参、茯苓、橘红、五味等。参见咳嗽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指小儿肿满,因皮肤受风,风搏于气而致虚肿如吹者。参见小儿肿满条。
【介绍】:北宋医家。精心研究伤寒学,于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著《伤寒微旨论》二卷,专门辨析《伤寒论》的辨证用药,间附方论,对仲景学说颇有发挥,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
《灵枢经》篇名。血络,指郁血的络脉。本篇主要论述奇邪客于血络,在刺络泻血所出现的昏仆、出血不止、局部血肿、面色苍白、心胸烦闷,滞针等意外情况。说明导致这些情况原因,以及指出怎样观察血络进行泻血,掌握刺
①热邪。六淫中与火同一属性的致病因素。《素问·五运行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②热证。辨证的八纲之一,各种原因引致阳气亢盛的病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盛则热。”③治疗方法
书名。北京、沈阳、兰州、新疆部队后勤部卫生部合编。本书选录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中草药400余种,按其主要的医疗作用分为18类,每种草药有简要介绍和插图,末附常见疾病的防治及索引。197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
病证名。出《卫生宝鉴》。指眉间生疮。由小儿胎热上蒸而生。症见眉间生疮如,流脂成片,瘙痒不已。外用五倍子、生白矾研细,麻油调敷。并可内服清热解毒、消风止痒之剂。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磨盘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平脉。详该条。
证名。由热灼阴伤,肝脉失养所致。见于急性热病后期。症见头晕,眼干,视物不清,手足心热或麻木等。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传染性后脑炎及中毒性脑病所致之目盲,视神经萎缩等。治宜滋阴养肝。用杞菊地黄丸,或石斛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