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涌泉疽。见该条。
病名。《外科正宗》。《外科大成》卷二:“肛外一边,形如核桃,有孔肿痛流脓。”相当于肛漏合并痔疮。宜挂线疗法或手术治疗,或用服蜡矾丸收口。
出《本草图经》。即桃茎白皮,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即夹蛇龟,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朱旦伤寒论》一卷。
病证名。由阴跷脉经气异常所致的病症。《灵枢·热病》:“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难经·二十九经》:“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奇经八脉考》:“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阴跷也,动苦癫癎,寒热,皮肤淫
病名。指胸痛时每欲蹈压,初起常喜饮热之症。多因邪气留着,肝脏气血滞而不畅,上逆于肺所致。《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治》:“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有因肝虚所致者
出《李氏草秘》。为金荞麦之别名,详该条。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水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药名诗》,1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