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经效产宝》。即临产。因古代产妇临产时,有的是坐在草蓐上分娩,故名。
见《本草纲目》。即芭蕉油,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石仙桃之别名,详该条。
指牙齿受牙龈裹护的部分。《奇效良方》卷六十二:“外板则为牙,内床则为齿。”
病证名。下利而致体虚消瘦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肠胃虚弱,受风冷则下利,利断之后,脾胃尚虚,谷气犹少,不能营气血,故虚羸也。”多见于婴儿素体脾胃虚弱,营养不良,气血亏虚者。症见下痢黄白粘胨,
外治法之一。见《理瀹骈文》。按成方配伍,将有关药物研成极细粉备用。用时使药粉直接接触疮面者,谓之掺药。根据疮疡性质、发病阶段和药物作用的不同,分为消散、拔毒、去腐、生肌、止血、平胬等数种。临证针对病情
药物学著作。10卷。清·朱钥撰。刊于1739年。全书药物分为诸水、诸火、诸土、诸金、诸石、卤石、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诸米、诸菜、诸果、水果、诸味、香木、乔木、灌木、寓木、苞
病名。见《医学准绳六要》。系指耳聋之因于气闭者。详气闭条。
见《闽东本草》。为苞蔷薇根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表热、里寒症状同时存在。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多因本体虚寒,外感温邪所致。详见表热证、里寒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