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日华子诸家本草》。即柏子仁,详该条。
古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症为颈项生疮疡如疥癣,终成漏孔,出脓水而伴寒热腹胀等症。宜内服赤小豆散。相当于颈部淋巴结核。
古病名。指食入易消之症,类似消中。《证治准绳·杂病》:“有胃口热,食易消故瘥,《素问》谓之食瘥,亦类消中之状,俗名肚瘥。”参见消中、中消、心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兰台轨范》。即棉花子,详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蛇莓之别名,详该条。
十二地支之简称。详该条。
【介绍】:晋代医生。生平欠详。
【生卒】:1555~1636年【介绍】:明代著名外科学家。字毓仁,号若虚。江苏南通人。年轻时开始学外科,行医四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于1617年编写成《外科正宗》一书,分门别类,内容较为丰富,记述多种
见《原机启微》。指漏睛眼。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