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色淡紫而尖生蓓蕾。多因嗜饮感寒伤肺,厚味伤胃,热郁而气血不畅所致,宜小柴胡汤加葛花、滑石、生地之类(见《伤寒舌鉴》)。
病名。即痈生舌下。《喉科指掌》卷五:“舌下痈,此乃脾肾积热故发症于舌下,然舌下有金津、玉液二穴,通于肾经,肾水枯竭,生于此穴,诊其左尺洪数者是也。”参见舌痈条。
①病名。①小便不通名关,呕吐不已名格,小便不通与呕吐不止并见名为关格。见《伤寒保命集类要·关格病》。《医学心悟》卷三:“更有小便不通,因而吐食者,名曰关格。经云: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关格者,不得尽
十问之一。头身疼痛是常见证候。头痛、全身痠痛伴有恶寒发热的,多为外感病。头痛重胀,时发时止,或伴有眩晕,多为内伤病。突然头痛较重的多属实证,经常性头痛的多属虚证。痛在额部的,多属阳明胃经;痛在头两侧的
病名。见《银海精微》。即鸡冠蚬肉,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耳中穴,在耳门孔上横梁是,针灸之,治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定位在耳轮脚之中点处。直刺0.1~0.2寸。
【介绍】:见王琦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蜗牛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见《唐书·艺文志》。《宋史》作《历代名医录》。7卷。唐·甘伯宗撰。据《玉海》记载,此书收集“自伏羲至唐,凡一百二十人”。原书已佚,《历代名医蒙求》等书有所引录。
病证名。指妊娠以后发生的肢体肿胀。根据肿胀部位和症状的不同,有子肿、子气、子满、皱脚、脆脚、胎水肿满等名称。详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