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痞满

痞满

证名。《素问》称否、满、痞塞。指胸脘痞塞满闷不痛。《医方考》卷四:“土郁者痞满。”《景岳全书·伤寒典》:“若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满,非结胸也。凡痞满之证,乃表邪传至胸中,未入于府,此其将入未入犹兼乎表,是即半表半里之证,只宜以小柴胡之属加枳壳之类治之。”《寿世保元·痞满》:“痞满与胀满不同,胀满是内胀而外亦形,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也。……痞满,宜调中补气血,消痞清热,攻补兼施。”《杂病源流犀烛·肿胀源流》:“痞满,脾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不能运行,心下痞塞填满,故有中气不足,不能运化而成者,有食积而成者,有痰结而成者,有湿热太甚而成者,虚则补其中气,宜调中益气汤;实则消食,宜资生丸;豁痰宜豁痰汤;除湿宜二陈汤加猪苓泽泻;有湿热清热,宜当归拈痛汤消导之,亦不可用峻剂,致伤元气。”参见气痞痰痞虚痞实痞条。

猜你喜欢

  • 阴虚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症之一。见《症因脉治》卷四。肺阴不足则水无化源,肝阴不足则不能施泄,肾阴不足则水竭于下,都可导致小便不利。主要症状为小便不通,内热神衰,肌肉黑瘦,下午咳嗽,脉多细数。治宜养阴为主。肺阴不足用生

  • 痘疹集图善本

    参见痘疹四合全书条。

  • 肾怯失音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小儿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病后真元亏损,肾脏怯弱而声音低微瘖痖。此外尚可见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等症,治宜益精补肾,用地黄丸或补肾地黄丸。

  • 瞳神紧小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 悬极俞

    见悬枢条。

  • 阳和丸

    即阳和汤作蜜丸,治证同。见阳和汤条。

  • 外感休息痢

    休息痢类型之一种。见《症因脉治》卷四。由外感失表,过早止涩,邪伏肠胃所致。详休息痢条。

  • 花粉头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紫茉莉根之别名,详该条。

  • 产后交肠病

    病名。又名差经。郑玉峰《济阴要旨》:“产后交肠病,又谓之差经,大小便易位而出。干粪结燥不行,方用润肠汤(麻黄、大黄、生地、熟地、升麻、当归尾、桃仁、红花、甘草)治之。如大便溏薄,而从小便出者,宜五苓散

  • 上髎手法

    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即上骱手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