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症旨微集
见痧法备旨条。
见痧法备旨条。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版。为通光散之别名,详该条。
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即阴痛。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红根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草药》。为龙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李中梓条。
骨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腑骨,即膝下之小腿骨,俗名臁胫骨者也。”即胻骨。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腹水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手厥阴心包经经气异常而致的病症。《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
①经穴名。代号LR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中郄、太阴。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郄穴。位于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处。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及大隐静脉。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少腹痛,遗精,泄痢
病证名。见《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即凉燥。详该条。